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基本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统筹发展的三个阶段,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每个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都有其特点,在分析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以期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阶段: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区域间的差距也正在逐渐减小。随着"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的提出,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将要出现一种新的格局,三大支撑带把四大板块衔接起来,起到沟通东中西,平衡南北方的作用,通过这些支撑带的衔接,东部地区可以实现加速转型升级;中部形成综合的交通枢纽和制造业中心;西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能源产业更加优化;东北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在中央政府、地方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均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展现出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特色。在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模式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并达到体现承前启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协调发展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无论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无论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文件中,将某个城市、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乃至整个城市群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伴随区域发展战略的改变,区域发展政策也经历了五种类型,即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五个民族自治区发展,支持其他省区发展,支持跨区域发展,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政策体系。在不同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中西部地区要实现赶超的跨越式发展,要在转型发展中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即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强基固本战略,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富民为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迅速.但是由于部分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也从而拉大了局部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实证检验入手,进而详细的阐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原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提醒了我国相关部门对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既不同于区域均衡发展,也不同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1.我国区域经济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不断上升,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战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实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均衡发展战略;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第三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不平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演变,战略目标也从追求公平到追求效率再到追求"公平"与"效率"兼顾。而随着我国区域差距不断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显得愈来愈重要,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但到目前为止,区域协调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概念进行描述,综合来看,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二是将区域间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五"时期,我们就提出了均衡布局的思想,到改革开放非均衡发展,到现在的区域协调发展,所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在不断完善和不断成熟.其实我们区域政策两大目标,即均衡目标和效率目标,在不同的时期追求的方向是不同的.今天我们谈的是稳增长,其实是跟总体经济增长力呈现一个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讲,我们从长时期去看,当增长力比较高的时候是快速增长的时候,通常区域差异比较大,或者说总体区域处于这种区域的一个状态.当总体经济增长力比较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时候,实际上是差异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阶段,大家也看到用泰尔系数计算这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收敛状态,但是在这几年处于平衡地略微往上翘的一个曲线.这个时期,我们往往在经济增长快的时候,区域政策的侧重点在缩小差距,所以这个均衡政策是主导.当经济增长相对处于一个下行通道,我们说实际上区域政策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倾向于效率.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复杂的形势,我们适时地做一些区域政策的微调,我认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9,(2):43-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发展战略也出现了多次重大转变。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前20年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转型发展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缘起,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及确立的重大意义。最后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各个区域都具有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差异性是必然的,但区域差距不能过大;应打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不断缩小区域差距,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最后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推动的.在今后不到20年时间,中国经济要在前25年年均增长9%以上高速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的高速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大国持续40余年经济高增长的奇迹,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变,培植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接续力量,及时解决区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中国各地区的1999~2007年的金融发展的差异性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检验金融非均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为了实现区域金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实施有差别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19.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必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地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均衡和非均衡发展阶段后,于叨年代中期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各种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其中金融调控手段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金融调控手段,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出于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建设任务的考虑,以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曾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创建了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从而在区域内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内部形成了反差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利用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