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老龄化、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收入对中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是东部最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对东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中部地区,教育对中西部有较大的负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影响是正向的,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关注老龄化问题,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扶持,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两阶段研究框架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中国各省级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区域差距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阶段,运用DEA非参数方法,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核算31个省(市、区)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得分,并描述支出效率的区域差距演化;第二阶段,利用面板数据受限Tobit模型,以各省(市、区)效率得分为因变量,分析政府消费支出效率区域差距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效率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逐年缩小,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差异在2006年前后已基本消失.区域间政府消费支出效率之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趋同,既得益于中西部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分布日趋平衡.  相似文献   

4.
刘秀如 《数据》2013,(6):16-17
说到民生,离不开吃穿住行。其中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首屈一指,可谓民生中的民生。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也被称作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北京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早在2000年就已双双下降至40%以下,分别为36.3%和36.7%,按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被称为“三大提款机”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更为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居民还为此产生了强烈的支出预期,形成了平日节衣缩食和难以轻松消费的现象,对整体消费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估算中国消费基尼系数,评价经济增长和消费分布对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2~2012年城乡消费分组数据,在消费分布服从广义贝塔分布Ⅱ型假定下,通过估计分布参数,估算消费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的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消费基尼系数处于0.4左右;城乡之间消费不平等是中国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城镇内部消费不平等、农村内部消费不平等和剩余项;2002~2012年,经济增长对总体居民社会福利增长的贡献率约为95%,消费分布改善对总体居民社会福利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研究创新:基于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收支数据,在消费服从GB2分布假定下估算了消费基尼系数;按照城乡群体分解了消费基尼系数;利用平均分配的同等消费概念,评价了经济增长和消费分布对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价值:更好地把握中国消费不平等程度,为政府权衡效率与公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上作会议指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继续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会议明确将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此外,还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9.
朱博  陈姝兴 《企业活力》2014,(3):142-146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了一系列变化和新的特征。采用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食品、居住和医疗等必需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在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收入弹性更大,消费结构的地区性差异非常明显。我国城镇化的治理面临着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在不同消费种类上的收入弹性差异较大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分区域制定经济政策,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度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消费新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十年之后,中国的个人消费总额将翻一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然而,中国的个人消费支出水平比欧美各国低了很多。中国政府已经有所反应。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这对广大的消费品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河北省11个城市随机选择被试对象,对其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访谈,通过编码和归纳,得到影响其体育消费的因素:体育消费意识、整体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闲暇时间、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服务水平、政府对体育的宣传和费用支出,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居民的消费现状 (一)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低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逐年走低,人们对食品支出比重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发生的消费支出(如外交、国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支出)。近年来,北京政府服务型功能不断强化,政府消费逐步向文教卫领域倾斜。实践证明,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适度保持政府消费的一定规模,加强生产与消费的对接,增强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状况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支出一般被看作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相应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支出也必然减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被称作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则是消费支出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在他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来的。西方经济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多。然而,笔者通过考察改革开放后(仅考察1978年至1996年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通常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量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无论从支出总量上还是占GDP的比重上,都在逐年递增。但问题依旧存在,注重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是提升中国社保水平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障水平,实质是社会成员在参加社会保障项目后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通常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以及占GDP比重进行衡量。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反映参保后社会成员享受的待遇如何以及社保资金的需求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关系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除了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增强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在实施各项改革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对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并提出与当前消费特点有关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90年代的消费特点 概括地说,90年代将不再有80年代意义上的热点商品,消费热点出现多元化。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商品性消费比重下降,非商品性消费比重上升。在居民总收入的分配中,用于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市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揭示出近些年南昌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增长缓慢,家庭经营收入,特别是农业收入仍然是主要来源;在生活消费支出项目中,食品、住房等项目消费增长缓慢,但用品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则增长很快,从生活消费支出结构看,食品、衣着等的支出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的支出比例呈上升趋势;平均消费倾向明显下降。因此,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优化消费结构,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公共财政支出入手,分析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建立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异质性面板协整模型,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除了少数省份外,绝大多数省份增加教育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支农支出,以及少数省份增加卫生财政支出,有助于缩小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但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8):22-23
本文旨在定量说明新常态下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首先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其次,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对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等消费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的过程中。最后,对新常态下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例如商品的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和消费信贷状况等。但影响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热点。凯恩斯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众多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水平。本文根据收集的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最近33年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用实证方法来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在我国内蒙地区经济是否仍然有效。最终得到如下结论: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