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分工动态循环演进”的概念框架,并在此概念框架下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企业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不同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结论。之后,采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我国要顺利实现二元结构转换,关键是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促进制度和普惠金融力推农村企业和市场发展,以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带动农村分工深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业分布视角,通过构建定量测度模型,分析了我国省域层面展览业的部门结构特征及其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域展览业发展呈现规模与结构"错位脱节"状态,省域展览业行业部门分布集中程度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带行业部门结构明显优于东部;全国展览业在不同行业部门的区位熵呈现"农业>服务业>重工业>专项展览>轻工业"的递减规律,省域展览业在不同行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省域展览业地区相对专业化水平差异明显,全国存在三类展览业部门专业化阵容区域。最后从构筑特色展会品牌、延长展览产业发展链条、调控展览业空间布局、提升展览经济内涵质量四方面提出了我国展览业行业部门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概括,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有两大部门并存:一个是主要使用劳动力生产的传统农业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现代工业部门.一般来说,当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大量转移,由此导致人均收入水平和剩余产品率的提高.当工业部门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资金和技术支持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发展,不断吸收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实现一国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从而完成二元结构转换,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刘易斯模型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和平  钟坚 《价值工程》2005,24(2):19-23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并且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二元结构会逐渐的消失。本文首先简述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其次,说明中国当前经济的二元性,既有现代化工业,又有落后农业。并应用刘易斯模型分析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最后,中国经济发展正受到金融抑制的约束,如何从金融角度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消除中国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徽省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现状,从农业和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产值角度,着重分析FDI的流入对我省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此进行进一步检验,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在大中城市不断加深,与农村低下的交易效率相比较,产生了城乡二元结构。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城市、城镇、农村协同发展即是要推进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交易效率,促进生产要素在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双向自由流动,从而使城市发展、城镇发展和农村经济达到更高水平的分工均衡。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演化和促进关系进行分析,并就我国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武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州市城乡的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广州市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等基本指标对广州市城乡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测量,判断其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分析得出目前该市广州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处在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前期。  相似文献   

9.
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负面影响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本文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由来、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效率变化三个角度对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规模的扩大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权聪娜  赵慧峰  王芳 《价值工程》2011,30(28):285-28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首先明确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意义,并阐述了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现阶段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Trends in U.S. female and 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re outlined, particularly for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Potential causes of these trends are then discussed, both those that operate on the demand side and those that operate on the supply side of the labor market, along with some discussion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modeling these employment changes. Effects of these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hange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争议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诸如浪费资源、闲置劳动者诉权、违反公平原则等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因此本文主张借鉴国外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的仲裁和诉讼的双轨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predicts that an unfunded public pension system can be justified on the basis of its ability to provid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also for its ability to provide partial insurance against mortality and labor income risks. In this paper, I demonstrate that the quantit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traditional roles depends on how the pension system distorts households' labor supply decisions. Using a general-equilibrium life-cycle consumption model calibrated to the U.S. economy, I show that these distortions can be large enough to erase much of the traditional welfare gains from Social Security. I also find that this fact is robust within the range of labor supply elasticities usually encountered in the macroeconomic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基础上,对企业存在抵触情绪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并对如何在企业推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区分的理论更多是法外视角研究劳动关系问题的结果。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或劳动关系并非是指存在先在的供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而是指法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法律关系产生的过程不是寻找社会关系的过程,而是判断法律规范规定的构成要件是否具备的过程。法律调整劳动关系因此是指出现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以一方提供依附性劳动、另一方支付报酬为主要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即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从上述劳动关系的逻辑出发,则事实劳动关系概念需要正本清源,集体劳动关系非法律意义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社会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等概念无存在必要。劳动法学研究应实现从法外视角向法教义学研究并重的转换。我国劳动法的规则体系和理论体系应围绕劳动关系展开。  相似文献   

17.
借助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系统的角度分析1987~2007年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业工资增长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表明,1987~2007年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行业人均工资增长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在不同阶段国内消费、投资、出口、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工资的不同拉动效应,是导致近年来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差异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行业层面的结果分解表明,1997年以后驱动我国各行业人均工资增长的动力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出口对我国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工资增长的贡献显著上升,而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对第一、三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垄断性行业工资增长的贡献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显性就业之间总体上的不相关根本原因在于一产中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这些集中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中国剩余劳动力具有极为典型的产业间分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托达罗模型的、以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为基本分析框架的模型。之后,我们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们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劳动用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地的流转。本文以新疆兵团的劳动用工制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的新框架。通过分析新疆兵团劳动用工制度与农地流转间的深层次相互作用,发现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文章构建了破解新疆兵团农地流转困境的方案,并通过对农地流转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论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