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甘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造成甘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村人力资源缺乏和农资市场混乱。要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 ,逐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发展战略上要作实质性调整,实施从“多取少予”向“少取多予”的转变。实施“少取多予,”关键是克服现存制度的缺陷,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增收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我市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推进新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着“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农村建设在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新兴农村金融市场巨大规模与无限商机(一)农村经济加速发展自2006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全面启动以来,中央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根本性工作。由于我国当前农民收入状况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本文对于如何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发达经济研究中心“陕西户县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前往陕西户县调研。课题组以陕西现代田园奶业公司为重点调研对象,在研究考察多种奶牛养殖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详尽考察田园奶业公司对周边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如何与农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农村生产力发展如何与农民收入提高相结合这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进而提出了以田园奶业为样板的“奶业带动发展”模式这一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快速变迁,衍生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的“新三农问题”。必须把解决“老三农问题”与解决“新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民市民化速度,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试论“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其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是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集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促使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弱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文化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个关键问题上着力,按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还不到位,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继续加大.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思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了“三农”工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因此,财政支农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各项思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稳定农村社会、引进城市资金等多方面促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大事。陕西关中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其核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弊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转移消化农村人口,建设绿色、整洁、和谐、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资本存量过高、工资收入过低导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两种途径,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上;提高经济增长率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最终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既不是在已有的行政村基础上另辟新村,也不是消灭已有的行政村,而是在保留农村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让农民的生活方式更加接近于城市;新农村建设不完全是政府的"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主要的则是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真正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要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其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在建设新农村中,政府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强烈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劳动力十分丰富、物质技术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农村人口骤增,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剩余凸现出来。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农村发展需要农民收入提高,收入提高需要农民就业增加。十六大也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指出提高农村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效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共谈到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出了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五方面的任务,这些都和村镇建设有关。建议中还提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经历磨合、渐进、发展阶段的过程,要想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不断延续,就要千方百计地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从基本国情等多方面来考虑,并对不同情况进行有力的改革。文章从论述的角度谈谈该如何增强建设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农业资源、农村体制改革及农民收入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往前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