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投资是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推进器。在我国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存在着许多问题:规模较小,来源单一,中介服务机构不发达,专业人才缺乏,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内外部环境,规范运营机制,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建立通畅的风险资本撤出机制,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与机构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我国风险投资业由于起步较晚,其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进行阐述,继而从投资环境、资本来源与投向、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外实践经验,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的、支持创新及科技产业的融资机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由于风险投资在筹资、运作、退出机制法律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就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了中国风险投资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从国外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及其退出机制来看,发达的股票市场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得以顺利现实创业回报的最根本因素;在证券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收购及到国外市场上市的退出方式。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从长期目标来看,应建立二板市场,实现IPO退出;近期应完善证券市场,建立以收购为主的多种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中国今后20年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技术,管理和机制创新.中小企业是创新的执行者,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风险投资是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的催化剂。扶持中小企业,推动风险投资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模式的转型,保持经济良性增长,对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分别从管理,融资以及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间的互动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应对和解决的途径以及风险投资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流程.最后,分析了现阶段中小企业板不能全流通的缺陷,认为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板块向创业板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宽松的环境,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贡献也小,究其原因是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障碍。主要障碍有融资困难、人才缺乏,风险企业少、退出机制不畅,外部环境不理想等,要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必须克服这些。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产业结构正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历史关头,与高科技密切的风险投资业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及初步探索,已初具规模,但总起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来相比还显得很不成熟,要建立规范的风险投资体系还存在着不少障碍.为此,应在人才培养、资本来源、运作模式、资本退出机制、中介即外部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规范的风险投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风险投资步入缓慢发展的低潮时期.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正顶着巨大的压力寻求发展和生存,本文对促进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的发展提出了四个主要举措:(1)改善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消除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障碍,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2)加强政府对风险投资事业的扶持.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3)根据国情从组织形式、管理模式。风险投资公司与被投资企业的联系和管理方式.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统一等方面探索符合中国的风险投资发展之路:(4)在寻求共识,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国内的力量,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界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9.
颜青 《武汉金融》2001,(6):49-51
风险投资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它与金融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风险投资与传统金融业务、创业投资与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风险投资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 ,从金融的角度对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的繁荣会极大地促进一国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从风险资金来源单一、人才匮乏,市场法制不健全等角度分析我国风险投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法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风险投资业,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风险投资公司8000多家,其中90%集中在发达国家。我国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风险投资的实践,虽然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萌芽状态。今后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发展应尽快向市场化转轨,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稳妥地建立与开发高科技风险投资股票市场,加快风险投资的人才培养,创办科技风险投资的保险业务,建立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税收作为政府扶持、规范和调控风险投资产业的重要手段,在美国风险投资业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综观美国风险投资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税收政策影响风险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调控力度不一,既有失败的教训,也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本文试从历史角度分析美国风险投资业与税收的关系,剖析税收政策在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如何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提供初创资本与运作环境的支持,是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必须首先解决的重点问题。本借鉴国外发展风险投资业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风险投资基金的内涵及功能的分析,勾画出运作风险投资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明 《金融科学》2001,(2):79-82,108
风险投资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民族经济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风险投资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关系到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所谓退出机制即风险投资在所投资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所投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马骥 《中国外资》2009,(10):120-121,123
与国外风险投资空间区位的集聚性、产业分布的集中性相比,我国风险投资表现为空间区位的集聚性与分散性、产业分布的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这种异质性特征的戍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对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尊重风险投资的基本规律,探索正确的“政府中心”模式,引导风险投资向发达地区和高创新产业集中,加强与境外风险资本合作,推动本土风险投资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运作机制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完善、中介机构不成熟等。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风险投资得以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特别是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缺失加大了投资风险,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结合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和实践.提出若干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与国外风险投资空间区位的集聚性、产业分布的集中性相比,我国风险投资表现为空间区位的集聚性与分散性、产业分布的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这种异质性特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对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尊重风险投资的基本规律,探索正确的"政府中心"模式,引导风险投资向发达地区和高创新产业集中,加强与境外风险资本合作,推动本土风险投资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和分析风险投资机制,特别是其独特的融资和投资机制,并结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际和我国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我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融资难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障碍主要体现在商业贷款、资金融租赁、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民间资本融资四个方面。而融资难的内在原因则主要体现在资本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抵押物较少,抵押能力较低:经营者信用意识薄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风险投资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孵化器”。针对风险投资体制不完善的现状.应努力实现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结合,建立健全快捷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