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江 《消费导刊》2009,(4):56-56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建设方面的正反经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提出了系统的关于"农村"的思想;并对农民的生活以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全面梳理和分析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激活农村资源,把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让农村"沉睡资源"变成"活动资金"。以"三权三抵押"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的资源,让资源确定为产权,让产权转化为资本,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短缺和农民自主创业融资难问题,推进耕地有效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但是"三权三抵押"改革遇到历史遗留难题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3.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业提升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如何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民族地区、经济后发地区的重要课题.大湘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支撑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创新"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既可以利用乡村旅游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能实现劳动能力就地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体制制度改革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抓好农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观点     
《光彩》2014,(1):10-11
正"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搞农机化的人这下可以吃枚定心丸。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第三部分"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第二十六条提到"组建农业农村部"时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  相似文献   

7.
李伟 《价格月刊》2009,(4):32-35
解决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应围绕"效益"和"公平"问题,利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功能之间的互补性,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8.
封伟 《商场现代化》2010,(21):82-82
<正>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是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集中反映和经验总结。加快发展农村公路,是胶南市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农业收入衡量说"作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为"三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说。分析表明,这两大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存在"冲突"。通过放宽"农业收入定量说"的假设前提,得到解决这一冲突的一些启示。我国要同时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关键的一点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运用农业新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此外,必须改革农村的组织结构,增强农民的竞争能力;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等农业的公共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粮食生产潜能。从缩小村民与城市居民拥有的人力资本差别入手,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树立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持续稳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二次创业中,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作为电视传媒应该对农业农村农民给予更多地关注.要在思想认识上、资源配置上以及宣传水平上做到"三贴近",以农民的情感、农村的情节,农业的情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三农"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刘天杰 《商业时代》2007,(33):60-61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应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方面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三农"工作的关系,同时应建设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易宏军 《商场现代化》2005,(26):183-18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WTO农业规则与我国的农业补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为了避免与WTO农业规则的冲突和不必要的贸易争端,我们应该正确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农民、农村、农业的直接投入,健全农民医疗、养老、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保的投入,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业领域出现"用工荒"现象。农业用工荒呈现"青壮年短缺、季节性短缺、区域性短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特点。加强对现有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促使其由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化,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农业用工荒问题的缓解。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过去的两年,首轮"五个全覆盖"给山西农村民生带来很大的变化,奠定了幸福的基础。从今年开始,山西省各级党委、政府仍将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农民追求幸福生活。在2011年召开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五  相似文献   

18.
韦统义 《商场现代化》2007,(28):295-296
在知识经济视角下,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具有应然之义。克服这一应然,应大力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有助于改善西部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有助于西部农民创新资源观,提高资源的运用能力;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村移风易俗,革新生活方式;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民掌握更为先进的组织技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农民承担了部分公共品的供给责任,导致农民增收迟缓,并从农村公共品供给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农村公共品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模型,指出政府增加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业灌溉投资等农村公共品供给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分为积累型、效益型、结构型和季节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加快农村现代化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人了资金,繁荣了农村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