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白 《魅力中国》2011,(20):153-153,124
《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其中对案外人所主张权利理由明显不成立的,执行机构的审查组织经审查可裁定驳回,这是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前置审查程序的一个体现。此外,一般情况下应裁定中止,告知当事人提起异议之诉,以便准确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及判明权属,审判程序终结后执行机构依据生效裁判继续执行或停止执行,通过审判程序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2.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肯定和适用.但我国的民事简易程序无论是在立法层面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着筒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界限不清、适用范围不明确、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简易程序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因此重构民事简易程序成为民事诉讼立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爱玲 《黑河学刊》2013,(12):82-84
非讼法律服务市场的蓬勃兴起,要求法学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法科学生的非讼法律服务能力。非讼业务的特殊性要求非讼法律人才必须拥有多学科知识储备、服务意识、变通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法学教育有必要在优化课程体系、变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和引导学生丰富学习内容等方面改革自我,以实现对法科学生非讼法律服务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宋纪伟 《魅力中国》2010,(6):120-120
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规定来看,民事诉讼法将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同时赋予了法院和检察院,而当事人仅有申请再审权,此制度导致了再审程序启动主体非一元化弊端和当事人在启动再审程序中地位被弱化的弊端日益突出.必须加以改造,本文拟通过构建当事人首先申请原则来提高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法是私法、权利法、调整市民社会生活的法。确认并保护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是民法的基本任务。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应用是适应民法学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6.
审判人员枉法调解能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理论界和司法界均存在较大争议,一部分人持否定观点,主要理由是:1.法院的裁判不能包括调解书。法院调解不同于民事审判程序,调解书不同于判决书和裁定书。调解是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整个民事诉讼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但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在立法内容杂乱、标准不统一、体系不科学等。因此,需要对现行基本原则的统一化、标准化、原则化,从而完善基本原则的内容,重新构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事检察监督原则可以设定为三个,即依法监督,维护公正、兼顾效率,监督节制.民事检察监督应当保障和促进审判独立,奉行审判程序自足性解决优先原则,尊重审判机关的判断,甘做替补.检察机关在进行监督时应当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但也要适度地实行职权保留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民采取"非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文化层面上是"无讼"思想的影响,在司法层面上是农民对司法的不信任,在经济层面上是出于诉讼成本以及生存权的考虑等等,促使他们倾向于采取"非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但他们采取"非讼"的方式在目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经济利益考量、政治考量、调解等方面,与传统的"无讼"又有许多不同特点,具有时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逐步推广,国有林权能否抵押、抵押的法律依据以及实践中如何进行操作,在目前的研究中属于空白地带。从民事立法和担保立法角度看,国有林权抵押属于不动产抵押的特殊类型,其法律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林权抵押有政策性规定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要依照严格的程序对林地、森林、林木和林下经济作物进行抵押操作。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3.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实行党委书记兼校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一把手”的行为,确保廉政高效。  相似文献   

15.
熊怡 《今日重庆》2014,(21):72-75
罗国家,从在家乡水库边涂鸦的孩童,到一名出色的乡村美术教师,再由乡村美术教师,转身成为优秀的摄影记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路的蝶变,缘于他从未停止过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他做过记者,当过镇长.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29岁的他毅然辞职南下.来到沿海地区从普通搬运工做起,到一年后任外资企业总经理,1997年被广东省评为优秀外来工、优秀管理者,再到2001年创办公司,每年以一家公司的增速发展.2008年成立百灵集团,目前已是酒店业、零售业、物业、汽修、加工、企业管理咨询、商贸、农贸市场等实体的多元化企业. 他就是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的雷圣荣,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传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围绕国有企业展开的,广西亦不例外。通过对广西国企职工的月均工资收入、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国有企业职工分流去向以及各单位规模变化等统计,分析广西国有企业职工在经历社会阶层地位下降的同时,也正激励他们不断流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社会位置,并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成为多种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企职工分化重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三位一体的创新过程。同时,亟须建立新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25-27
薪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以及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关乎企业能否稳定且长久的发展。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对薪酬管理公平环境的创造,通过对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针对员工工作绩效受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议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属性,这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的自利性即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外,还具有为个人及其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属性,这是政府的重要属性。正确处理和对待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对我国市场化过程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性,又要划定其合理的边界;二是既要鼓励政府合理的自利性,又要抑制其不合理的自利性;三是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使两者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