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新疆农村地区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滞后、金融法制监管环境欠佳、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本文从优化金融生态经济环境、加强立法监管、强化政府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人才匮乏,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村担保体系薄弱,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村金融问题要得以解决,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改革,不仅需要建设农村金融的法治环境,而且需要进行金融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脱贫攻坚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如何营造优良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采用数据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地区三次产业机构的排布,外部因素包括信用环境、政策环境和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面临3个重大问题,分别是个别区域信用意识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对于互联网+等智能农业无法大面积推广。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例如增加农村财务审计人才、均衡产业结构以及改善农户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手段控制信用风险等问题。难贷款和贷款难依然困扰着农户、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6-2010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农村金融排斥测算指标体系,对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较大;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收入结构、就业比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金融排斥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财政支持力度对农村金融排斥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信用形象,增强对外部信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用资源,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不同区域的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千差万别。本文基于2007—2014年面板数据,依据突变理论和突变级数法,同时辅助运用了相关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运算各区域总指标及子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找出其优势、不足及原因,并结合各区域"三农"发展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四大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影响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如政治、文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法治建设、习俗、信用传统习惯)和内部因素(如金融机构的内部结构及农村金融投融资主体、组织行为、机制、农村金融产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农村金融投融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服务对象,影响甚至决定后者的运行机制、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能否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从征信的视角考量,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征信系统不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的缺位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本文提出,当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改善农村区域投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业发展不相容的表现金融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变量。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不相容,不仅制约了农村金融制度功能的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一)与信用环境的不相容。一是诚信意识缺乏。我国农村地域广大,金融知识、政…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式也不尽相同。《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识别》对比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农村金融规模的影响十分突出,受农村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农村金融效率影响偏弱,而受农村金融结构影响不显著;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采用江苏省13个县域2005~2008年经济、金融、中小企业的独立混合截面数据,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明显;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受其自身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主要指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特征及宏观经济环境特征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对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供给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查分析表明,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缺陷、金融机构集约化经营、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是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主办的行业杂志。《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唯一的全国性期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向广大读者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村经济、合作金融的方针、政策;探讨合作金融理论;报道关于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三农”,加强经营管理,改进服务,努力增收节支的先进做法,介绍加强合作金融监管及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反映广大农村信合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传播相关法律及有关专业知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的读者对象:各级主管农村金融、合作金融的领导;各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浙江农村信用担保现状分析 浙江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的先行者,近年来在多地开展了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如温州市在被批准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在大规模的金融改革计划中,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一大重点,同时尝试扩大担保范围,以方便农村金融贷款,提高农村贷款数量;丽水市被列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后,从自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以及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出发,开发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创新模式,并为林权抵押贷款完善了理论基础、模式设计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建立农村信用合作垂直管理体系的思考□沈潭强《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地位已正式确立。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究竟采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东海积极打造支农融资新平台,探索实施"五方联动"新型金融支农模式和农村"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致富资金短缺难题。获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后,东海积极打造农村产权交易、村级三农金融综合服务"两个平台",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农村信用担保、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政策"五大体系",改革试验任务快速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成立全国县级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东海县农村产权交易所。制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