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经济利益     
曹炯 《发展》2020,(1):22-23
利益,通俗地讲就是指好处。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利益表征的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方面、因素,它既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又包含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创造性延展。人们谋取利益的活动是以实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手段的过程,各种经济利益必然交互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成为各种经济利益的社会统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财富作为经济活动和经济思维方式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其属人本色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突显。在人的生存意向性指向下,财富做为人类创造的客体包含了财富的属人性。人是财富的消费者,具有主体价值选择的自由,财富同样包含了属人性。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到财富的积累和消费公众化,显露了财富的主体关怀性和人的自我关怀性两重特征。财富的非物质性和属人性表明:财富包含人的主观价值认同、满足人的属性和人的需求性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让节约成为我们整个生活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宁波经济》2005,(10):31-32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4.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消费。消费就是人类社会对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和提供服务的实际耗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消费又是消费者通过向市场提出消费需求并用货币购买来实现的。消费需求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对物质产品、劳务和精神产品所具有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社会正是通过生产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商品来满足消费的。为了使生产更好地符合消费需求,也为了按照消费需求来组织好商品营销,因而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自然资源及其环境,并且人口保持在地理环境的承载限度内,使人类及其后代能够永续生存发展。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的发展观产生巨大飞跃。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打开地球之谜,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让人地能够和谐共存成为当前地质学家共同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并不是极大的,从而,物质产品并非极大丰富,也就不可能“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自由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不是极大的,因此,按需分配不是“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在具有全面而自由发展所必需的自由时间和物质手段条件下充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极大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说不利于克服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异化消费”。“异化消费”既加剧可持续发展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又有害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社会质量理论,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质量具体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维度。研究发现:这四个维度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相比个体特征和地区经济因素,社会质量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地区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居民幸福感的同步增长。建议政府将提升社会质量作为增进居民幸福感水平的重要政策目标,具体可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9.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专业设置在遵循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既要把握学科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又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社会现实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潘珺 《魅力中国》2013,(17):110-111
标志是一种包含精神内涵、具有象征性与传播功能的符号,通过简洁生动的形象来传达出企业、品牌的理念、特征等信息。随着社会的飞跃发展,标志已被广泛应用各种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影响。研究标志设计的要求和方法对标志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标志设计包括独特醒目、通俗通用、规范统一、内涵丰富、富有美感等基本要求。标志设计的方法丰富多样,本文通过设计定位、构思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关键词:标志设计标志设计要求标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立剑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36-39
采用多元阶层回归分析法,以社会救助需求为因变量,分别以影响社会救助需求的人口因素、生存因素和发展因素所包括的15个微观因素为自变量,运用1087份问卷调查数据,依次分组进入回归方程,得出各个微观因素对社会救助需求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影响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救助需求的积极因素依次为:收入水平、养老投入、文化程度、月收入的储蓄比例、年龄、婚姻状况;消极因素依次为:性别、找新工作的难易程度、住房面积、职业性质、未来生活预期、家庭人口数、户籍类别、社会支持、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12.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社会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研究视觉及其应用的学科,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和传播学影响的学科。可以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多地方都孕育了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整个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历史,以及它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党的性质所旨在代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任何时候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工人阶级,然而,作为社会发展如此重要的一个方面,工人却时刻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问题在当下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作为人类认识、利用、改造、保护自然,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力量,总是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变换过程中运行发展的。换言之,生产力运行发展与环境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质构成一个综合体 ,即生命系统 ,而无生命的物质包括光、热、空气、水、土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 ,构成了生命运动的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就是这两个系统的有机组合。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生存 ,人类的生存同样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既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又提供了人类从事活动的物质资源。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 ,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加强了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剧了。因此 ,生态环境能否维持正常的运行 ,能否继续成为人类生存的良好基础 ,首先取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本文通过对生命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资源因素、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破坏、水资源发生危机等几方面论述了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即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又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需求的积累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吃、穿、用、住、行、医、安、学、娱等围绕人的终极需求满足,大量彼此提供服务的企业形成纵横交错的产业链并产生了众多的行业。若从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名称来命名经济形态,那么,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在采集经济形态,社会中的多数人所从事的是原始采集和渔猎活动,以满足人类最起码的生理营养需求。在农业经济时代,就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从事男耕女织,以满足增长了的生理营养与穿着方面的需求。在工业经济时代,就业人口中的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在极其宽泛的角度与领域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并使其生活极端方便化,形成了汽车、飞机、电视机等高级品应有尽有的格局。然而,人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中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整个社会存在深度不安全感。风险社会是具有高度风险性、人为性、全球性、自反性等特征的社会。风险社会的概念是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快速发展所产生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这一理论对于培养人们的风险意识,适时转换发展理念和价值观,调整行为方式和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促进社会合理发展与保障人类安全生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主张法律是控制社会推进文明的手段, 法律的任务与价值在于通过法律协调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以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该理论构成了西方社会法学的基础. 本研究主要以庞德及其法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 论述了庞德的法社会理论所包含的法治精神,并进一步说明了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对现代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及对于我国法治建设也具有有益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淑丽 《魅力中国》2011,(17):280-280
开荒政策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农业政策之一,一直贯穿于抗战时期的始终。它的实施与其他经济政策互相交织、相互倾斜,共同促进了边区战时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军民生存的基本需求,改变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刘含涛 《理论观察》2008,(2):144-145
人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既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又在客观上和心理上从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作为相应社会群体的成员而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不仅为其成员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其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得特定的社会群体成员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思想倾向、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遇到群体意识问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同样要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和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