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有效的审计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优化审计资源配置,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司治理制度为逻辑起点,试图在审计风险评估机制中加入公司治理层面控制风险的因素,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审计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财务报表舞弊和审计失败的原因和机制都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国家的舞弊现状和反腐需求,一般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情下的审计需求.本文以三峡新材审计失败为例,从审计失败原因的角度,分析一般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与不足以及舞弊导向审计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信息化环境下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上市公司、中石化、电力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等。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计算机审计理论、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财务收支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开发出了通用审计软件、专用审计软件等。然而,审计风险增大的现象不容忽视,国内外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的发生,引发了广大投资者对审计行业的“信任危机”。当然,审计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经营失败是审计失败的直接导火索,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密切相关的。从宏观层次上去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分析企业的重大错报,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是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热点问题,梳理审计失败后果,解析审计失败原因,从加强道德建设、行业自律,提高审计人员能力及素质,强化行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等角度提出审计失败防范机制,促进审计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及时发现和避免各种风险,积极扩展到战略层面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策略主要是建立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以风险为导向优化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程序,运用信息系统提高风险审计技术和手段,加强内部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实现其价值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强 《时代经贸》2010,(20):112-113
从受托责任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需要先分别探讨公司治理与受托责任、内部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一、公司治理:确保受托责任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与受托责任的关系,这里强调:(1)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它是受托责任系统中的一种控制机制,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托责任系统的有效运行。(2)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利益相关者与组织问的受托责任关系受到重视,但从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失败的教训来看,我们不能否认,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受托责任关系在公司治理问题中仍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文 《经济师》2010,(8):256-257
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组织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突出,而且更能从企业全局角度,清醒识别与评估风险,比外部审计更能切实地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文章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时代经贸》2006,4(11):37-38
面对新世纪经济浪潮不断席卷而来,国内外不断爆发会计舞弊大案,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解散关停,在这一次次的审计失败背后,审计风险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点关注。笔者从审计失败的案例中剖析形成审计风险并最终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根据这些分析,从主、客观方面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珍 《新经济》2014,(8):112-113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产生的必要性及特点、应用中的难点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审计风险分类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审计风险从形成原因、形成时间、形成主体、表现形式以及能否被控制等不同角度予以科学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估审计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潘斌  肖爱玲 《时代经贸》2007,5(10Z):9-10
本文从实际审计失败的案例出发,阐述了在实践中承担过高的审计风险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诉讼的主要原因,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审计综合情况评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弹性理论、契约理论等经济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对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审计失败的成因是我国公司治理的缺陷,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审计供给的不均衡以及对独立性审计需求的不足,并给出防范审计失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防范体系中的第三道防线,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链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发挥需要从治理层面、经营管理层面、内部审计自身建设(队伍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审计技术建设)、内外审计联动等加以改进。其中,治理层面是根本,内部审计自身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生态、财务欺诈及CPA应对审计风险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兴强 《经济管理》2003,(18):72-77
本文立足于一种崭新的理念——公司治理生态,揭示公司管理层财务欺诈的深层动因在于公司治理生态的危机和失衡,并指出公司治理生态危机蕴涵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巨大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CPA应对财务欺诈和审计风险的三种主要策略:承诺博弈、战略系统审计及“财务报表审计险”。  相似文献   

15.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内部审计定义的变迁为出发点,指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当代企业的必然选择,剖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治理层面与具体业务层面,并从内部审计部门模式、控制自我评估(CAS)、风险导向的胜任力、内部审计流程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措施,政府审计的作用及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文章利用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政府审计的外部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府审计实施后,被审计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下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果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通过促使被审计公司及时披露负面信息,缓解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此外,政府审计越频繁,其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越强,而且政府审计还存在溢出效应,未被审计中央企业在审计事件发生后的股价崩盘风险也出现下降.文章对于评估和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博奕及其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奕论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审计博奕关系。论文在建立简单博奕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选择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成本、审计收益和审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数学分析,论文得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非公允审计报告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约束机制失效,而不是道德诚信问题或审计程序技术层面的原因这一结论,并在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的履职活动是联通治理结构与治理成效的枢纽,对于公司的有效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此问题,在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活动层面探索性地解释了审慎治理与风险管理绩效的关系,并基于2009-2011年国内 A 股市场的主板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实际履职活动及其影响因素与潜在绩效。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履职质量堪忧,仅有不到40%的履职活动既可信又活跃,大多数公司的履职现状亟待改善。(2)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履职质量较差,大公司、成长性低和债务风险高的公司审计委员会表现较为活跃。(3)当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活动既可信又活跃时,所在公司有较低的业绩波动;当可信度较低时,看似勤勉的公司反而有更大的业绩波动;当履职可信而活跃度较低时,与业绩波动的相关性不稳健。文章说明审慎治理有助于降低公司风险,督促审慎履职、做到真实勤勉而非表象勤勉是治理有效的基础。未来研究可以在董事会层面就审慎治理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异化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内部治理结构失衡,外部治理机制结构性失效的特征。在此治理结构下,我国的独立审计需求必然是非内生性的。从独立审计履行机制及其作用条件分析和调整独立审计责任安排,优化独立审计责任结构是解决非内生性独立审计需求问题的一种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审计服务定价的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对财务重述的反应.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不仅显著地提高了财务重述公司的审计定价,而且更为重视舞弊导致的财务重述,审计定价对其风险调整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重述;此外,新审计准则的颁布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重述的反应,审计定价对财务重述,尤其是对舞弊导致的财务重述的风险调整程度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而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则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的外部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