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国内船市,用"火爆"、"兴旺"、"繁荣"这些词来形容都显得分量不足了,因为我们迎来了世界造船史上最大的订造高峰期,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我国造船业和造船市场也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造船产量连续三年增幅在200万载重吨以上,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在短短几年内从8.4%(2002年)快速提高到18%(2005年预期).中国造船业"火"了、"大"了,中国成为世界造船中心的趋势已不容置疑.在我们用鲜花和锣鼓庆祝一艘艘巨轮下水的时候,也需要冷静地透视一下巨轮腹中那千万种的配套设备,made in China or others,中国船舶配套业在火爆船市中表现如何呢?它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船舶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三,这离不开中国造船人的努力,也离不开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船舶企业的支持.正如江南造船(集团)副总经理楼吉威所说:中国造船业向"外"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出口信贷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韩国造船物资器材协同组合最近作出决定。将投资90亿韩元(约合700万美元)作为创办费.在韩国船配企业集中地釜山市建设船舶配套物资全球化支援中心。以全面提升韩国船舶配套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实现韩国船舶配套物资全球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造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造船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已跨入世界造船大国,走向强国的行列。造船“总装化”已成为造船企业的发展方向.船厂集中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船厂资源.扩张规模效益,缩短造船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已成为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而造船企业的物资管理.随着造船“转模”的不断完善。需不断创新物资管理方式跟上造船转模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6.
5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2014年度船舶配套产品洽谈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物资分会2014年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主要造船企业、船舶科研院所、船配企业及中国船舶工业联营企业等110家单位的18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共同探讨船舶配套业发展路径,交流物资采购工作经验,沟通供需信息,谋求做强之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柱石,中国船协副会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乾坤等发表讲话,希望配套企业和物资分会的成员单位,利用当前船舶行业调整的大好时机,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造船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造船产量和手持造船订单,仅次于日本、韩国而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三位。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结合我国造船工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贯彻了“引进+研制”的方针,经过近2000家船舶工业企业的努力拼搏、进取,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造船工业配套的需要,而且许多船舶配套机电产品,如船用柴油机、舱室机  相似文献   

8.
唐凡迪 《商》2013,(24):29-29
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物资规划更加合理化、平衡化,这无疑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为企业带来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就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享有钢材进口经营权,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一家获得这项经营权的单位。船舶物资总公司是以经营造船原材料及配套设备为主的流通企业,1994年获得外贸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世界和我国造船完工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船市持续火爆,我国造船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这表面红火的形势并不能让中国造船人感到真正的欢欣.因为我国船舶配套业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造船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增加,造船企业进口船用设备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主要船用设备、关键部件供货紧张,受国外设备厂商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制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