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安徽农村金融》2007,(5):63-64
今年3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一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与会的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部分农行行长对农业银行如何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谈了很多真知灼见。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在研讨会上提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要以县域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村金融》2006,(8):57-59
近期总行党委提出,农业银行在对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大做强县域业务,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为新时期商业化经营下县域农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业银行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对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来说.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这一轮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将直接影响农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支持“三农”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涉农政策性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没有及时跟进,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局面,农村金融服务与“三农”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强 《福建金融》2009,(5):13-16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目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借鉴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农村金融的强大支撑。工、中、建行撤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业银行已责无旁贷地成为县域及农村金融的骨干力量。在尊重农村金融体系现实格局的前提下,农行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商业金融需求,按照符合市场化原则、风险可控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宽和增强农行的支农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农业银行与“三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1979年恢复建制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 农业银行主要是从事农村金融工作,为农村、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以来,农业银行经营的主阵地也一直在县域,仍然承担着重要的支农任务。农业银行约有 50%左右的营业网点和员工集中在县城和乡镇, 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并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心系人民,关注农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心,从而也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5%,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因此研究和探讨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应优先发挥农村金融对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支持三农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目前三农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支持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关注和重视。近几年.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农村金融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农村金融是解决“三农”经济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强大支持。农村金融曾经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今后怎样强化服务功能,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建立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总纲.本文对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意在探讨建立怎样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有利于县域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国务院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股份制改革导向。回顾近几年黄山市农行的工作,我们始终坚守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地位,顺应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向,在支持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三农”经济领域有所作为,并取得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支农力度不够,与"三农"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深入分析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塑农村金融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百强县和经济强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农业银行如何在新的市场定位下,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家重点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并进一步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发挥好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支住作用。为此,农总行提出了“3510”奋斗目标.确立了“三农”与县域蓝海市场、城市业务综合化经营以及国际化经营三大业务发展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闭幕词     
《农村金融研究》2007,(4):54-55
2007年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圆满地落下帷幕,在短短的一天讨论中,各位专家、学围绕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开放、深入和充分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先生做了题为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的主题演讲,从面向“三农”的重大意义和服务“三农”的着力点几个方面分析阐明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问题,来自政府国家有关部门、金融界、企业界的13位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4位学术界的知名专家,还对演讲的内容进行画龙点晴式的精彩评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基层农行发展的良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支持“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发展.是时代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所有制结构单一、体制僵化、资金运行效率低下、支农扶农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无法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因此,重构农村金融体制,为新农村建设建立长效的资金支持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对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行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利用现有机构网点及信贷资源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并谋求自身业务快速有效发展,避免业务经营被边缘化,是当前农行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农行支持地方经济情况,对农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有效发展的对策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新农村建设中农行的责任与机遇(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农行。农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