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是提高创新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创新效率的相关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正向时滞效应;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新时代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应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路径,注重开放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探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属地省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实际驱动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高新区设立驱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3个作用机理,即集聚驱动、结构驱动和规模约束驱动;其次,构建了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基本格局及区域差异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核密度估计结果也显示中国绿色创新水平省域差异日益扩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最后,以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采用面板Tobit模型验证高新区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但高新区发挥实际作用还依赖于经济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新区设立对东部省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果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应启示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政府创新资助的有效性,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882家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时空演化特征,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剖析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投入强度最大;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趋于均等化,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③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中心-外围”特征显著,中心省份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外围省份多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④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⑤政府创新资助对东部地区、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建立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和东北部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最高,中部居中,东部最低;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较高;大部分高新区属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出板块,珠三角高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自主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典型的凝聚子群特征;各高新区在不同网络层次中扮演不同中间人角色。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探索创新驱动战略的先行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使用2005-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能够显著减少资源型城市的污染排放总量与人均污染排放量;国家高新区的环境改善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与东部相比,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具有显著的污染抑制效应;对资源型城市所处成长周期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家高新区有效改善了"成熟型"与"衰退型"城市的环境质量;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国家高新区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而有效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演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或区域谋求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潜力等三个方面,探讨2003—2013年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滞后、误差、杜宾),分析和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空间集聚态势略有降低;空间上,区域创新能力呈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山东和陕西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地位有所提升,而辽宁省地位明显降低;省域及邻近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均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且其溢出效应呈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基础深刻影响科技创业过程,空间网络化联结以及信息技术渗透又使得企业孵化要素呈跨区域流动特征。目前关于企业孵化投入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误。超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使得企业孵化过程呈现叠加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而创业项目的争夺又引发区域竞争,形成企业孵化过程中的创新溢出屏障。因此,企业孵化过程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从基础设施、资金条件、研发水平以及创业经验4个维度分析中国企业孵化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空间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孵化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对企业孵化和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作用显著,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发挥了不同程度的杠杆作用。最后,分别从企业孵化器定位、企业孵化产业、企业孵化政策制定以及企业孵化创新绩效4个方面提出引导科技创业资源合理流动以及提高企业孵化产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6年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整体、区域、产业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异质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差异化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地理经济矩阵下,各省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与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显著; 整体、行业、区域维度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高端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与溢出效应,其空间间接效应均高于直接效应;低端人力资本普遍作用不显著,甚至可能产生一定逆向作用与溢出效应;男性人力资本比女性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为普遍且强烈,尤其是男性高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