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精神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无形支柱。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是人类社公文明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或部门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大措施,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精神文明档案则是势在必行。精神文明档案就是记载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建设的历史,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这既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高度评价,又是对群众性创建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一、加强称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范畴,既表现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聚集。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就赋予了城市一定的功能,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产业资源集中的需求,城市综合体出现了新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与最终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而经济与伦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双重空间。经济与伦理的共同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鹏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各行各业,各族人民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与精神风貌。因此,在认真贯彻落实中…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核心的发展观。于是,人便成为两者联系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成了我们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树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她产生和发展初期,受…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指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就即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企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特征决定的,也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侃 《理论观察》2009,(3):47-48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它既表达了我们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望。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文明的跨越,更应该是思想、意识、观念及心理等层面精神文明的跨越。从人类思想史的空间性与时间性来看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何把握人们在这方面的思考,则必须从整个人类的生存精神上看。在这方面的借鉴,对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文明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实施,各种促进精神文明的举措和行为向社会输送着文明之风,各种关于精神文明的见解、议论充实着人们的文明理念。然而对精神文明迄今仍有许多模糊认识,不仅误导着人们的理解方式,也妨碍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中较突出、较典型的是有意无意割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意无意将二者视为各自孤立的甚至对立的事物和行为。此点在理论上的表现是:认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对立的事物,要发展经济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或片面抓经济建设会导致社会思想道德恶化甚至社会“变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正史的本身是客观事实。历史是凝固的信息,传承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刻录着自然界演变的痕迹,阐释着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记录着人类社会变迁的足迹,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野蛮与杀戮、繁荣与衰败;书写着人间的真诚  相似文献   

11.
李奇彦 《魅力中国》2011,(4):222-222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人类社会实践而积淀形成的.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野萍 《魅力中国》2010,(9X):114-114
<正>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新阶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必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精神文明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内涵,科学社会主义又把精神文明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而精神文明的基本任务又不能超越社会主义所在的历史阶段,是保证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开发精神能源。因此,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所在。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军 《魅力中国》2010,(34):123-124
艺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始终是人类完善自身、追求和谐进步的重要活动,是人类社会中以人的培养为目的的重要现象,它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教育,使教育者在心理机能,精神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进而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要求“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十三年后的今天,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提出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牢记“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诲和瞩托,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规则。礼仪的本质是文化,是文化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中西方社会因其历史发展背景不同,社会文化起源不同,因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从日常表达、称谓表达、吃喝宴请、民俗禁忌等几方面比较中西方礼仪文化,以期为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交际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培  倪炎  崔江盼 《魅力中国》2011,(10):332-332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许多的艺术门类,其中主要贴近人类的门类,一直延续至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著名的是中国器物的发展。它其中包含的每一件器物的发展都体现了每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中国器物的发展演变,发展规律及对人类的作用;器物形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生活发展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了解,去学习。去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方面创造着愈来愈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又难以挣脱历史的重负,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滋生出一种反文明的东西,成为社会肌体中的"毒瘤",我们称之为腐败.它伴随着人类私有观念的产生而产生,成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共同敌人.  相似文献   

19.
制度文明在社会文明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功能不同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目前呈现出的人性化趋势、民主化趋势、法制化趋势、全球化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它的巨大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孙亚杰 《魅力中国》2014,(2):263-263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