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利和沃尔沃的"蜜月"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般美满、甜蜜. 2月底,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被吉利正式收购半年后,首次公布未来5年存华发展战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高调宣布了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发展远景:2015年沃尔沃中国区市场销售量将达到20万辆,约占到围内豪华车市场的20%.这个数字与去年中国市场最为成功的高档车品牌--奥迪的国内业绩相当.然而,几天后,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吉利和沃尔沃确实存在分歧,比如企业发展方向和造车理念上.  相似文献   

2.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有协议承诺:要遵循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原则。吉利必须与沃尔沃完全切割,这也使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未来自身价值的提升受到了条款限制,有人大胆预测:如果吉利收购萨博,吉利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完全可以部分使用萨博平台技术,对吉利品牌提升有帮助,同时也做到了吉利与沃尔沃完全切割。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草根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并购了欧洲企业汽车巨头沃尔沃,在跨国并购历史上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传奇。但是吉利在与沃尔沃融合的过程中频频遏阻,结果并不如想象预期。本文主要就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遇到的诸如国产化受阻,企业文化差异,企业负债等风险进行论述,为日后的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岩 《上海经济》2012,(9):67-69
国产之疡两年前,中国吉利控股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交易规模高达18亿美元。2011年2月25日,沃尔沃汽车在北京高调宣布未来5年的中国发展战略:沃尔沃将在上海设立总部基地,在成都和大庆建设两个生产基地。2013年,公司将推出国产车型,2015年达到20万辆的销量,并占有中国豪华车20%的市场份额。比起当时吉利宣布国产化的高调,目前沃尔沃国产化事项迟迟没有进展。成都、大庆两地的整车厂审批至今尚未最终定案,上海建厂计划仍被搁置。按规划,沃尔沃中国2015年在华要实现20万辆销量,但是这一战略是建  相似文献   

5.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42):27-27
吉利成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福特为什么要卖掉沃尔沃;吉利是唯一竞购方;收购只是一种姿态?;  相似文献   

6.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周刊》2009,(42):27-27
吉利成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福特为什么要卖掉沃尔沃;吉利是唯一竞购方;收购只是一种姿态?;  相似文献   

7.
一切都在吉利的掌握之中。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最终完成,一个全新的沃尔沃正式诞生。 当所有人都在将目光盯向吉利如何整合沃尔沃的时候,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在牵扯着吉利的未来:长安的沃尔沃代工厂。  相似文献   

8.
一切都在吉利的掌握之中。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最终完成,一个全新的沃尔沃正式诞生。 当所有人都在将目光盯向吉利如何整合沃尔沃的时候,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在牵扯着吉利的未来:长安的沃尔沃代工厂。  相似文献   

9.
尹航  夏凡 《中国经贸》2011,(16):9-10
本文深入分析了并购给吉利集团带来的变化,指出吉利并购沃尔沃是实现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从吉利产品的价格趋势与其技术实力得出吉利由低成本战略向技术创新战略转变;对比吉利并购前后生产规模变化结合汽车产业行业自身规律,得出吉利集团正在向规模化战略转型;分析吉利集团在国际市场品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产品辐射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得到其正在由单一市场战略向国际化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0.
吉利汽车(Geely)以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Volvo)品牌,此举被视为一个象征,标志着全球汽车业的重心正从美国和西欧转向中国。在实现了中国车企全面收购豪华品牌的创举之后,吉利的另一段注定不会平坦的征途才刚刚展开,如何让沃尔沃重获新生,李书福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汽车方城     
车闻看点自主合资博弈价格战2007年的中国车市,毫无疑问将是剧烈碰撞的年份,其中最大的碰撞来自合资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2006年收获超过27%的市场份额,奇瑞和吉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势力如上汽荣威,华晨汽车以及比亚迪开始挑战更高的目标,直接杀入合资公司传统的势力范围。随着中国车市整体的壮大,自主品牌在合资公司的竞争中加速成长,同时合资汽  相似文献   

12.
吉利式并购     
也许是巧合,或者是必然,在中国“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后的整整第十个年头,初出茅庐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活生生吞下了已有82年历史的欧洲著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  相似文献   

13.
财经快报     
《中国高新区》2010,(8):9-9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这一瑞典世界级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将坚守其安全、质量、环保和现代北欧设计这些核心价值,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欧美市场的传统地位,积极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2010,(5):6-6
以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吉利与沃尔沃的这段“姻缘”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响。这起收购案之所以能引起轰动效应,除了中国最大的汽车海外收购案、中国汽车企业收购国外豪华汽车品牌第一宗的看点外,吉利的民营企业身份更让人感叹不已。国人聚焦吉利,也折射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浙江经济》2010,(1):45-45
吉利收购沃尔沃,已无太多悬念。先是FPT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加盟吉利,接着又传出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转投吉利。据称,这两名高管主要负责吉利收购和运营沃尔沃的工作。连招两名高管,足见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决心。  相似文献   

16.
吉利式并购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在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后的第十年,几乎没人报以重望的国内车企吉利猛然发力,成功全资收购老牌高档车品牌沃尔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主力已悄然现身。  相似文献   

17.
自主品牌亟待明确定义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在合资的初期,外商的技术封锁很严,中国工程师对图纸一点也不能改,只有国产化时解释图纸的权力.本世纪初,几大汽车企业集团对奇瑞、吉利、长城等内资企业搞产品研发的评价是在"瞎胡闹".2003年国家的创新社会战略确立后,发现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是最差的,因此自主创新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说,"沃尔沃应该是真正的自主品牌"。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冷笑话。但沈晖认为,自主品牌不是自创品牌,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赵丽  赵鹏 《特区经济》2010,(11):289-290
2010年3月末吉利收购号称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吉利收购沃尔沃,能给吉利带来多少利益?外界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行为存在很大的质疑,这源于吉利公司缺乏国际化运营能力的担忧。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吉利这一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考察是否适应吉利企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乘用车走进家庭已经是挡不住的潮流。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巨大人口及年轻一族的心理状态,中国汽车年销量和保有量呈几何级增长,肯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世界各主要跨国公司的目光,通用与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已经取得辉煌成果,上海通用连续数年荣登年度销量榜首。德国大众拥有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个巨型汽车合资企业,早已占得先扎此外,雷诺-日产、戴-克汽车、福特汽车、丰田汽车、沃尔沃集团、宝马汽车、雪铁龙-标致、菲亚特、五十铃等等国际知名汽车巨头,无不争先恐后,要在中国的市场上一展拳脚。跨国公司跃跃欲试,中国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上海4月中下旬的车展已经表明,奇瑞、华晨、吉利等已经行动起来,而且势头强劲。即使以合资为主的企业,如上海汽车集团、南汽集团等,也通过并购等方式,推出了世界知名的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