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政府通过为中小小企业提供需求、供给和环境类的支持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三类创新政策的概述,简要勾勒除了美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为我国政府构建中小企业创新体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欣 《河北金融》2010,(3):64-66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烈冲击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愈发突出:信用歧视问题、财产抵押问题、缺乏大批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国家政策扶持弱、竞争环境差等。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中产生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就金融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支持和政府支持引导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阐述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通常遇到因内部管理不规范而导致信用差、信贷政策受限制被冷落、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困境,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身内部的管理和取得外部的环境支持。本文在阐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自身、银行政策、政府支持等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最后结合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政策环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为推动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立法、政策的角度给予了一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施行,该法对中小企业发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总体规定。此外,我国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从而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印度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多、涉及经济领域广泛、与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关联度高,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这些国家政府的核心经济职能之一。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重视早、支持力度大,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弱、受益面小,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亟待完善。应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建设的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起既符合国际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律体系。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法律体系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及先进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制度安排,中央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官员和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实施中的三方动态博弈主体。本文利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分析了作为准公共物品和公共权力象征的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作为委托人的中央财政部门、作为代理人的地方财政部门官员以及中小企业三者之间的配置。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实施中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计算出了三方利益最大化时的纳什均衡解,并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