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山里。一场婚礼正在这里举行—距传统很近,也掺杂着现代文明的元素。新娘从楼上下来,父母左右扶着。这是至今延续的古老规矩:孩子从此要真正的自立了,父母的"搀扶"也是最后一程,今后的路得自己走。门口横着一条笔直的小巷,小巷的右边是去往新郎家的方向。照例,新郎站在左边,一个人;帮着新郎迎亲的队伍站在右边。为新娘准备的那辆小轿车,停在五百米开外。父母站在门槛内。新娘跨出门槛,转身,跪在地上,给父母磕头。其实,这个小县城早已行走在现代文明的轨道上,但传承千年的古风古训,依旧在一  相似文献   

2.
你的心过门了吗? 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的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然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得床来,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来偷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声一只鞋子飞了过去。新郎不禁莞尔。  相似文献   

3.
彝族的婚礼     
常听朋友讲起彝族婚礼上许多有趣的事,喜背新娘、泼水、喝杆杆滔、吃长席宴等,特别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彝族婚礼更有特色,更有风味。刚过年就听到消息,甘洛县玉田乡的阿格姑娘和田坝镇莫莫坪村的阿木热什小伙在正月初十要举行婚礼,这正是我多年来一直想拍摄的民族风情婚礼。大年初九,经过近6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我来到新郎阿木热什的家里。这天的阿木热什格外精神,全家人都在为明天迎新媳妇忙碌着。三杯进门酒下肚,热什告诉我们,他和新娘都是在莫莫坪电站工作,在工作中热恋并订下终身,父母也特别喜欢这个没进门的儿媳妇。  相似文献   

4.
王士俊 《东北之窗》2011,(11):12-12
5月1日上午9时左右,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附近,一支“豪华婚礼吊车队”行驶在街头,新郎和新娘坐在第一辆吊车内,车前还挂着红色彩条;头车后面,跟随着11辆吊车。据悉,新娘家从事与吊车相关的生意,此次结婚就使用了家族中的部分吊车。  相似文献   

5.
《远东经济画报》2006,(7):38-41
结婚是人生一大盛事,哪一个细节都忽视不得,一大串的事情让新娘新郎疲惫不堪。开家“喜铺”,专为筹备婚事或者过节送礼的人提供个性商品,可在婚庆市场里分得一杯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爽  昌林图 《东北之窗》2013,(11):84-87
5月11日11点38分,一场充满创意而又唯美浪漫的婚礼在富丽华大酒店举行。新娘身着一袭白衣圣雪的婚纱,如同童话里走出的公主,在6个美丽小天使的簇拥下,一步一涟漪地走向代表着纯洁、美好与永恒的水晶花亭。风度翩翩有如白马王子的新郎,深情地注视着水晶花亭中的公主,默默地许她一个童话般美好的幸福未来。  相似文献   

7.
跨国之恋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8,(2):129-131
2007年12月22日,中国重庆。一场喜气而热烈的婚礼在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当新娘杨秋露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新郎林欧平(Nim Ousophear)走进婚庆现场,来自柬埔寨和中国的宾客们响起了祝福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的春运都有超过23亿多人次出行,这相当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最大一次集中流动。出行的农民工、学生、探亲者,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看望父母敬孝父母。回家者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辛、车票多么难买,就是站着也要回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要给父母带回些礼品。有的人带着儿女去寻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10,(12):38-39
东海县: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今年国庆期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富裕起来的东海县桃林镇苗庄村养牛大户邱飞飞把结婚的地点选在养牛场,新娘赵云云则选择牛当嫁妆。10月1日结婚这天,新郎、新娘刚下婚车就踏进牛棚,和乡亲们一睹"牛嫁妆"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邵燕成 《宁波通讯》2012,(14):58-58
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守秩序的岛国。比如,国人司空见惯“插队”现象,在那里就很难看到。在公交车站,上车的人一条队,站在车门右边,方便乘客从左边下车;在地铁站,等车的人站在车门的两侧,排成两队,让乘客从中间出来;在电梯上,不赶时间的人站在右边,空出左边方便别人通行;在银行,在电信营业厅,队伍延伸到周围的商铺也没有走形变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