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际贸易作为区域间最直接的经济行为,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区际贸易问题为例,结合近年来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广西长期处于区际贸易逆差状态,且贸易逆差的规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广西区际贸易产品结构,分析逆差形成原因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区际贸易调整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肉羊产业链价格传导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肉羊优势产区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新疆五个地区2000-2014年仔畜价格、精饲料价格、肉羊出栏价格、羊肉集市价格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基于P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产业链价格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肉羊产业链上中下游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肉羊价格由消费到生产的逆产业链方向传导更为显著,上中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反应灵敏;肉羊产业链各阶段价格受其他变量冲击的影响,波动持续时间长,一般为2年,仔畜价格波动持续时间为1年;肉羊出栏价格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土地价格数据和制造业行业数据,在全国省份和区域范围省份层面,分别研究了土地价格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贸易竞争力对土地价格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土地价格对贸易竞争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都超过全国范围水平,在西部地区最大.同时,贸易竞争力对土地价格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西部地区的效应类似于全国,而在中部地区最大.进而指出,企业和政府应该考虑到土地价格与产品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合理选择土地价格和政策,提升我国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商》2015,(46):117-118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度逐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隐藏在良好态势背后,仍然是诸多负面事实,服务贸易出口以传统产业为主、开放程度低、市场集中、总体逆差等,造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弱化。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探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轴承产品贸易逆差诱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轴承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但2006年轴承产品贸易开始出现了逆差.文章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轴承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特点,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需求效应、商品构成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轴承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实证结果表明,需求效应是影响进口逆差的主要因素,商品构成效应起次要作用,而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对提高我国轴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贸环境日趋复杂,以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为重要内涵的贸易高质量发展被提升至空前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部分省份为了谋求地方产业升级和完善,探索性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对此,基于各省份2017—2021年间月度层面的海关微观贸易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链“链长制”对地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显著带动了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上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Goodman-Bacon分解以及其他稳健性估计均证实了该促进效应的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且在不同类型产品间具有广泛性。机制检验表明,带动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创新,落实配套政策是产业链“链长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下一阶段全面、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及新业态,能否助推中国摆脱贸易“大而不强”的困境,发挥数字红利进而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有待验证。本文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6-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究数字贸易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了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能够有效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重要传导路径;其促进效果呈现自贸区>非自贸区,中部>东部>西部,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一般地区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的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门槛效应;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提升了主效应结果有效性。基于此,应不断创新发展数字贸易,使其成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化市场化改革,为数字贸易更好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映  韩峰  洪联英 《财经论丛》2015,(11):18-24
在系统梳理市场需求对新型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本文采用面板FGLS法探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空间技术溢出对新型城市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市场显著加强了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的区际研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国外市场对东部地区的区际研发技术溢出效应和西部地区的区际沟通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抑制了东部地区的区际沟通技术溢出效应;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在西部地区则为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服务贸易在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我国在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中显得相对滞后,表现为文化服务贸易规模小,逆差严重。为实现中国贸易强国之梦,有必要对文化服务贸易进行研究,这对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