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志成 《开放导报》2005,(1):107-111
企业管理依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可以有不同的管理轴心和管理风格,如:以生产要素为轴心的管理,以岗位制度为轴心的管理,以业务流程或资源为轴心的管理等等。不同的轴心相应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取向,但不管管理的轴心和风格如何,从唯物的角度说,均有其本质的结构性和规律性,简分为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管理。无形的管理.我们可以名之为企业的精神管理,  相似文献   

2.
袁靖 《科技和产业》2006,6(6):70-72
加入WTO以后,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是人才的竞争。团队是精英的组合,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高绩效的团队管理看成企业成功的砝码。以团队合作为轴心的施工企业更应该把团队管理看作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目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基于团队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薪酬管理制度,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而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岗位”为主体的传统薪酬管理阶段,因此,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薪酬管理制度,对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一直被这种状况制约着。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现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和获利.就必须进行更科学,更精细和更严格的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大过东部。在常人看来,西部地区的企业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西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一一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下去,企业除了要加强生产和销售环节管理之外,还要加强行政管理,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在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中,行政岗位的设置对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相关设置的原则提出岗位设置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于海英 《发展》2009,(5):66-66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是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员工文化,因此,搞文化建设,员工队伍(包括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是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提炼概括的理念,运用包括管理和制度在内的各种途径方法,使之最终转化为员工在岗位上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竞争环境复杂多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其会计领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升华。为应对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问题日渐多样化、复杂化,我国企业一直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观成效,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我国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风险仍困扰着企业管理层,尤其是财会管理这一核心问题。为此,在肯定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成效基础前提下,我们应更深一步探索研究会计改革方案,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周新宇 《中国经贸》2014,(10):66-6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也日益加快,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员工个人的诉求不断提升,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岗位合理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岗位分析机制,能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的管理一直在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一百年的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本土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1.
刘玮 《辽宁经济》2003,(10):73-73
随着民航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民航东北管理局所属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于1999年进行了工资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及特征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 ,生产要素主要有 :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者才能。在这里 ,他们把管理者才能列为生产要素之一 ,可见企业管理者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 ,是重要的资源。在国内 ,人们时常看到媒体的报道说 :“向管理挖潜力” ,“向管理要效益”。它都是强调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 ,就会存在管理 ,而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A :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 :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在企业组织中 ,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和职务 ,其管理的对象和职能各不相同 ,但他们在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遍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已经成长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40%,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新增就业岗位是大型企业的4倍。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相应配套机制远未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重重阻力,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变金融支持相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相对国外企业而言成本高、盈利少,竞争力差。面对当前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是我国企业当前面lI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是指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覆盖全部经营风险、全部管理流程、全部工作岗位的制度安排;是在岗位分类基础卜,通过风险类别划分、风险责任描述、风险等级没置、考核标准制定、定期累积考核、建立长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达到对岗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精测和控制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魏萍 《魅力中国》2010,(25):154-154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仓业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尚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有的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只是靠市场机会取得的,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适应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并发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机融舍,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四流合一”,从而达到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标。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人企业"家族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家族制一直是海外华人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港澳台及分布在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企业及其经济成就特别令世人刮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陆也涌起了家族经营的浪潮。然而,目前家族制在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实践中却又面临诸多困厄。本文试对海外华人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作一评述,并就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制的改革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市场经营不仅仅是研究企业如何从市场取得各种投入要素和在市场中销售其产品和劳务。事实上,市场经营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市场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市场调研——预测——企业内部咨询和诊断——生产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市场服务的过程,这其中市场意识是贯穿始终的。如企业经营的轴心——产品经营过程表现为:市场调研——预算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批量生产——储存运流通销售——市场服务等多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管理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 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管理滞后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相伴而行、同步前进的过程,经过艰苦努力,使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的看来,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轻视管理,管理粗放而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的现象还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对全国200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在这些企业中,政策性亏损占9.9%,宏观原因亏损占9.2%,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亏损则占81.71%。国家技术监督局今年一季度曾对39类产品的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发现,这些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仅为65.9%。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产品达到国际上80年代末水平的不到10%,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法、日等国的4倍多,而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不足美国的1/10。管理落后也是造成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专家估计,近10多年来,我国企业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