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漫谈越调     
马忠太 《魅力中国》2009,(20):168-169
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流行于河南各地,演出区域遍及中原大地,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越调又名“四股弦”,鼎盛之时,陕南、鄂北、皖东,都有越调剧种存在。越调形成剧种以后,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二是木偶越调戏,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历史悠久,即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  相似文献   

2.
李晓艳 《魅力中国》2011,(7):271-271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她具有光辉灿烂的成长历程: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省内的城镇乡村和平原山区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流传到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和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来衡量,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济南只要提起《粉墨》,可谓家喻户晓。截止到2011年1月份,《粉墨》演出已达520余次,并有望在演出3周年之际达到550场,屡屡刷新山东省专业剧团演出的纪录,并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上摘金夺银。《粉墨》已然成为济南市一张傲人的城市文化名片。在赢得满堂彩之后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杂技团该如何转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  相似文献   

4.
常青 《魅力中国》2014,(16):59-59
本文以豫南花鼓的演出团体作为研究时象,梳理论证豫南花鼓戏的剧种渊源及兴衰演变历程,搜集整理豫南地区花鼓戏的剧团资料,分类探究豫南花鼓戏的剧团发展模式.归蚋总结豫南花鼓戏传统剧目的演出体制,以期为当下豫南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玲 《魅力中国》2014,(10):66-66
1994年下半年,中某县剧团已处瘫痪状态近两年之久。在此种严峻形势下,县领导委任我为中牟县豫剧团团长。剧团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从而戏曲表演也是较为特殊的行业。戏剧表演的流动性决定了演出工作的艰苦与不稳定性。而长期在外奔波演出,又会给演员的家庭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同时戏剧表演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剧团工作的繁杂与琐碎。  相似文献   

6.
刘川平 《魅力中国》2013,(19):118-118
曲剧剧种是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曲剧艺术主要是以唱腔为主,剧目以苦戏为多,观众群也是以河南为主题群。曲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许昌曲剧创建于五十年代,曾多次赴省参加汇演、调演及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观看了许昌曲剧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于六四年参加中南五省会演。  相似文献   

7.
丁丁 《走向世界》2015,(12):94-95
马乃转,章丘青野村人、青野五音剧团团长,师承五音戏泰斗"鲜樱桃",善于扮演五音戏中"女小生"角色。从1982年登台开始,靠着一只小鼓、一把二胡等这些简单的行头外加一副好嗓子,马乃转已经坚持唱了30多年戏。2012年,马乃转被选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月十二上午,离开场还有1个小时,章丘市官庄镇朝阳社区前的广场上就聚满了从附近赶来的居民。"马团长,今天演什么戏?"不时有观众问。这是青野五音剧团在这里为期两天演出的首场演出,剧目是《墙头记》。善于扮演五音戏中"女小生"角色的马  相似文献   

8.
巴顿将军像这位团长 下面我写到的这位将军叫姬成录。他在青藏高原跋涉的30多年中,一步一台阶,每个台阶上他都踩出了抹不掉的脚印:汽车驾驶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兵站部部长。1995年他担任汽车团团长时我采访过他。  相似文献   

9.
三、攻克龙巴铺,占领化林坪我团刚刚进到沪定城休息,就收到了团侦察员送来的情报。情报说:敌军在冷碛、龙巴铺(今兴隆)、化林坪等地有两个团的兵力驻守。为了阻击红军北上,敌军在沪定桥一带布防一个旅三个团,是新五师第四旅,旅长袁国瑞,旅部驻在龙巴铺。三十八团驻沪定、咱里、岔道一带,团长李金山,已被我红四团夺取沪定桥后击溃。十一团驻冷碛、海子山、得妥一带,团长杨开诚。十团驻龙巴铺、化林坪、飞越岭一带,团长谢洪康。以上敌人均属于二十四军刘文辉部。这就是敌人在沪定向大渡河下游至飞越岭沿途一带的布防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5):243-244
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剧种.听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明清以来,有据可查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比较出名的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河南省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相当丰富,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非常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有个专门为民兵唱戏的剧团。这个剧团的团长就是该村民兵连普通民兵文艺演出队队长袁新中。  相似文献   

12.
王朋怀 《魅力中国》2010,(25):112-112
由我省著名剧作家齐飞创作的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推到舞台上之后,很快就红遍了河南响彻了全国。这部舞台剧还被拍成了电影戏曲艺术片和电视戏曲艺术片.这之后更是走进了举国上下寻常百姓之家。这部戏虽然被多个剧种多家剧团搬演了三十多年,但依然那么手欢迎,可见其艺术生命力有多强!  相似文献   

13.
“大鼻子”占据大连时,棒棰岛一带叫棒棰屯;“小鼻子”统治时,这儿辖于老虎滩。这里的居民都是从山东跨海来的海南丢,过着靠海吃海的日子。解放后,这一带改叫东山村。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陈钢 《当代陕西》2011,(11):28-28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许多县级剧团名存实亡。而周至县剧团自1984年改制到现在,27年长唱不衰:每年演出800场,唱红陕甘宁。  相似文献   

15.
徐琳 《魅力中国》2013,(17):79-79
豫剧,黄河文化中的瑰宝,中州艺苑中的奇葩。豫剧形成历史有二百多年,如今,在专业剧团及从业人员数量、年平均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均跃居全国300多个剧种之冠。特别是随着《梨园春》栏目品牌的逐步升级,一个爱学、爱唱、爱参与的戏迷队伍异军突起。豫剧面向人民大众,改革创新,在困境中出人出戏。  相似文献   

16.
<正>起源于18世纪上叶的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以其传统剧目丰富、表演通俗易懂、剧目贴近生活而深受百姓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姚剧在经历改革后焕发新的生机:1956年,余姚姚剧团成立;2008年,姚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剧团改制,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当一些剧团艰难经营,有的剧种甚至成为"绝唱"时,我们不禁  相似文献   

17.
王金汉 《魅力中国》2014,(17):111-111
马年初春,乍暖还寒,所幸天气晴朗,正好下乡演出。在农村唱台口,既管吃又挣钱,演职员习以为常,不慌不忙,优哉游哉,好不惬意,可我做为一团之长,重任在肩,长夜难眠,真像苦戏中的大青衣,未出场先喊一声:苦啊—— 有句俗语,宁领千军,不领一社,意思是剧团难领,可我不以为然,真正难的是没有新的剧目,就那么几个传统戏,老演老戏,老戏老演,剧团缺乏活力,演员没有激情。年年应付局面,危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杨艳 《重庆与世界》2017,(25):68-75
美国当地时间7月23日,重庆第一个青年独立剧团——“光荣之夏”第9次登上德克萨斯州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舞台,演出原创戏剧《都市惊奇》之《故事第一·美》。回国后,光荣之夏重庆青年剧团在第一时间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此次赴美演出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我们来自一个民营剧团。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干剧团更难,干民营剧团最难,这一点我们感受特别的深。那些国家千方百计给予扶持的国营剧团,生存尚且不易,何况我们这些民营剧团呢。因此,国营剧团付出一倍努力能干成的事,我们可能要付出三倍,他们付出三倍努力能干成的事,我们可能要付出十倍。而且,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事可能再付出也难以干成,比如民营剧团的恶性竞争、无序管理、良莠不齐,比如演出市场的缺少监管、随意压价、假冒伪劣等,虽然我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我们顶多也只是发几句感慨而已,根本拿它没一点办法。  相似文献   

20.
显州 《东北之窗》2012,(19):114-114
大连杂技团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首个赴国外进行商业演出的杂技团体,也是当下中国最具实力的杂技团体之一,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年来,剧团创作演出的各类杂技节目在国内外大型杂技赛事累计获奖200余次,与法国合作演出的《花木兰》、杂技版现代歌剧《猴-西游记》和与日本合作演出的“HelloKitty系列”等杂技剧目深受好评;近年来剧团独立制作演出的中国杂技版《胡桃夹子》和原创杂技音乐剧《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正在世界各地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