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静 《魅力中国》2013,(16):120-120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的动态造型艺术,它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王梅 《魅力中国》2011,(7):280-280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3.
王英典 《魅力中国》2010,(21):78-78
舞蹈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故事、情感通过人体的艺术再现。舞蹈就要讲究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7.
杨明 《魅力中国》2010,(27):241-241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古延峰 《魅力中国》2014,(21):107-107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姿态和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舞蹈是经过美化而编排出的一种人体动作。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基本舞蹈技能后,通过自身形态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向观众传达艺术情感的表演。因此,本文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应该将舞蹈表演的价值、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进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丽 《魅力中国》2014,(27):261-261
舞蹈是有生命力的,是在进行人体动作姿态中,舞蹈也是通过感情来进行动作的塑造,来进行情感的抒发以及社会生活的一门重要艺术。在现代生活中,舞蹈是我们进行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我们舞编要进行掌控的。  相似文献   

10.
朱少华 《魅力中国》2014,(8):229-229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体动作的变化来表达精神情感,是人类精神外在的表现,并且随着舞蹈学科体系的发展,舞蹈教学过程也进入到专业化、程式化的学习流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的舞蹈艺术不应该只局限于技巧,而且更应传达一种审美价值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舞蹈是人类生存、劳动的积淀,是文化经验的传承,是一种视觉研究的双重艺术形式,是人们内心情感表现出的一种行为艺术。情是舞蹈美的灵魂,舞蹈动作和情感具有辩证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舞蹈是将肢体动作和内在情感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牛福艳 《魅力中国》2013,(10):234-234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  相似文献   

13.
何淼 《魅力中国》2011,(1):113-114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渲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当我们已经渡过21世纪实初叶,经历着我们祖国举世瞩目的变化时,  相似文献   

14.
李洪英 《魅力中国》2014,(1):108-108
舞蹈是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的特性及其动作、语言、情感等表现形式,深刻阐述了审美创造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舞蹈表演的情感与艺术表现有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舞蹈创作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它的环节分为构思和编舞两大方面,凭借每个人对生活的不同感觉,不同的构思源泉,通过不断排练和不同演员的不同感受来将它升华到作品。  相似文献   

15.
曹静 《魅力中国》2013,(22):158-158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学科,是人体动作下的肢体语言,通过抒发感情、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视觉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情趣的艺术体验,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从多方面去让孩子们认识舞蹈中的“美”,它与其它教育不同,更注重孩子们美的感受,告诉她们“漂亮的孩子是自信的、自信的孩子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6.
邹艳 《魅力中国》2014,(21):97-97
舞蹈是一个形体的艺术展现形式,在舞蹈的表现上空间变化是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与空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方向、位置、距离都是对舞蹈特定物体运动的参照。这些空间位置把握的准确性,对于舞蹈动作完成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舞蹈编导对于空间的概念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可见,舞蹈产生的基础是源于人们内心深处自我感情的表达,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要传递的信息表达出去,成为了推动舞蹈诞  相似文献   

18.
盛国营 《魅力中国》2014,(17):93-93
舞蹈,是一门高贵优雅的艺术,它是美化了人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的,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古人早对舞蹈艺术的作用和价值有所论述“言之不足,歌而唱之,歌之不足,舞而蹈之。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就我的理解而言,舞蹈是一种群体或个体在七情六欲的催化下进发出的一种或喜悦、或悲伤、或焦虑、或愤怒、或挣扎、或思辨的状态表达,多以淡化繁复的故事性描述,而注重大背景气氛下肢体语汇的情绪抒发。  相似文献   

19.
徐士博 《理论观察》2008,(1):134-13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正安 《魅力中国》2014,(11):93-93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舞蹈以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