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飞 《魅力中国》2014,(23):120-120
舞台戏剧艺术对曲剧戏剧的演出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来布置舞台,从而为表达曲剧戏剧的主题渲染曲剧戏剧的气氛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配合演员表演,吸引观众进入曲剧戏剧的氛围。这一切对舞美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强剧本的解读,要懂得室内设计,服装等等。  相似文献   

2.
丁煦 《魅力中国》2014,(2):98-98
在舞台的表演中,演员服装的色彩搭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观众并不能很清晰地看清楚角色的服装具体细节和样式,但是,色彩却能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信息。对于舞台服装而言,其审美层次的要求可以说是第一性的,它不同于人的生活服装。舞台服装讲究在舞台上的审美性和舞台效果,讲究整个表演中的协调和烘托作用。在舞台的表演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也是有着自己的作用和表现能力的。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情感,也向观众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刍议戏剧表演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芹 《魅力中国》2014,(14):117-117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戏剧表演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人物的塑造是戏剧艺术核心内容。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用实力俘获观众,为演艺事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陆家林 《魅力中国》2013,(10):63-63
舞台美术是舞台综合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发展,并日趋成熟.形成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多部门组成的庞大的艺术综合体。在戏剧产生和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舞美在戏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艺术的不断发展,舞台美术更是被提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各类舞台演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些作品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投入,调动一切手段,运用高科技先进成果,  相似文献   

5.
方小珂 《魅力中国》2013,(14):103-103
豫剧滋生于黄河两岸,根植于中原腹地,蔓延于神州大地。它承载了厚重的河南文化元素,以鲜明的个性在中国剧坛独领风骚。豫剧声腔中倾吐着中原儿女的心声,凝结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其唱念做舞皆有力的展现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戏曲服装文化是戏曲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的创作。人物造型,  相似文献   

6.
《远东经济画报》2006,(7):158-16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外国人称之为“Beijing opera”的京剧作为中国历史综合艺术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得到全民族的尊重与支持的同时,更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热爱。王瑞明的旺胜戏庄把平时只能在舞台上看到的戏剧服装、道具搬到了自己的小店里,以往高高在上的国粹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喜爱它的人们也有了一个宣泄的窗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徐伟 《魅力中国》2013,(16):80-80
舞台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是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文学艺术因素构成的。舞台美术又是由布景设计与制作、服装服饰、化妆造型、道具设计制作、灯光照明艺术等组成的统一体,并有机协调地融合一起、而形成给观众观赏,让观众想象,震撼观众心灵的戏剧舞台艺术。在戏剧舞台艺术中,道具却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它以顽强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着,道具常常以自身优美的造型,少而精的简洁运用.司空见惯的寻常品貌,然而又是非常典型的生活器具,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参与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参加社会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8):98-98
戏剧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与时代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信息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因此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变。由此不得不说戏剧艺术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衍生出的新的机遇也带给戏剧上升和创新的可能,多元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产生了不同的戏剧作品,彰显了不同的戏剧审美意识,共同营造了戏剧舞台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魅力中国》2013,(23):103-103
当前,戏剧观正发生世界性的、深刻的、迅猛的变化。对戏剧性的这种急剧变化。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予以科学的评价。以此指导戏剧实践,这样我们的戏剧事业才会出现新的蓬勃的生机,也才有可能成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才有进人世界戏剧前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任青柯 《魅力中国》2013,(31):368-368
不同的服装体现了不同人的气质、审美观的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样是服装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服装。而服装设计文化以及服装工艺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现代先进的服装工艺以及具有特色的服装设计文化正推动着服装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苏燕 《魅力中国》2009,(14):111-111
中国传统戏剧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众多美德,同时又具有其时代特点,诸如节义女性的大量出现,更多的下层妇女开始登上舞台,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以及女性世界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2.
朱洋 《魅力中国》2013,(34):197-197
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戏剧表演专业创新人才的关键。舞台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舞台,表演类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完成是在舞台上实现的,而舞台上的表现力、感染力来源于艺术实践。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大力推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加强交流,不断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一些情况,对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08,(10):26-27
“青春中华”——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共青团浙江省委、共青团宁波市委承办的大型的全国性青年文化活动,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品牌项目。自2004年10月举办“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以青年为主体,以服装为载体,全力挖掘青年服装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王战备 《魅力中国》2013,(19):146-146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李国顺 《魅力中国》2013,(22):126-126
瑞士的舞台美术家阿匹亚说:“光是舞台美术的调色板,光是戏剧演出的灵魂。”捷克的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强调,作为“凝固音乐”的舞台设计要与音乐般流动的光之间有机融合。舞台美术中灯光布局与色彩的应用就是舞台艺术的重要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吴建波 《魅力中国》2014,(17):95-95
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在舞台上消失,唯有中国戏曲还活跃在祖国各地城乡的戏剧舞台上。古老的中国戏曲走到今天,理应继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但事实不容乐观,戏曲处于“低谷”之中的现状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7.
宋莉莉 《魅力中国》2014,(15):70-70
服装是时尚的体现,而在时装表演中模特的造型则是把服装最时尚、最贴近的一面展示给大众的重要手段,通过模特的造型及风格使观众更生动、更贴切地感受和把握艺术时尚。近年来,世界各大服装品牌频频在世界T型舞台亮相,并不断拥进中国市场,中西模特同台竞技已屡见不鲜,从对比中不难看出中国模特造型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思想上没有引起模特及指导教师的足够重视。许多模特在基础训练中忽略了,没有列入“学习内容”从而缺乏动作技巧的表现力。一名优秀的模特要在时装商业展示中寻找自身的优势,就要弥补自身的不足,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想竞争走上国际商业展示舞台就必须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8.
李晔 《魅力中国》2010,(9X):188-188
<正>舞台布景和舞台灯光的主要任务是在舞台上创造戏剧故事发生的环境;而舞台服装和舞台化妆则是塑造戏剧故事中的人物的外部造型。这里所强调的"舞台"二字,因为它是通过剧场舞台上呈现的布景、灯光、服装和化妆;是区别于生活中的建筑和照明,  相似文献   

19.
向鹏 《魅力中国》2014,(7):122-124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化、案头化,中西戏曲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戏曲文本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过程中,译者翻译的重心是解决语言和文化隔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戏曲文化,而不是考虑让中国古典戏曲如何用外语在舞台演出,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20.
郎元智 《魅力中国》2013,(11):55-55
戏剧文化是近代辽宁地区市井休闭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代辽宁地区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本省地方戏和外部传八的戏剧两大类型。由于受民族、地域不同的影响。各个剧种在辽宁的发展、演进也有所不同,退渐形成独特风格特点,并呈现出传统与新式并存的二元性特点。本文以近代辽宁地区戏剧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代辽宁人日常市井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以期对近代辽宁社会生活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