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运用基本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消费、投资、存贷差等相关因素,初步得出结论认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有其客观必然性,且相对于全面小康目标而官,现存储蓄规模不是过多,而是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许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本文试图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出发,联系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变革来解释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储蓄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意外事件,当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时,就会进行预防性储蓄。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至2007年3月的最新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现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向风险投资转化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攀升的同时,风险投资不足却成为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居民储蓄向风险投资转化的障碍性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成  王焱 《金融纵横》2007,(11):13-16
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的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现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储蓄目前呈高速增长趋势,我国居民储蓄率近今年来仍然加快增长.为什么我国居民在负利率的现象下储蓄仍不断缩短时间刷新记录.这和我国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居民未雨绸缪预防性的消费有关.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储蓄不是一段时期的收入,而是终身的收入,储蓄的变化与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所以要解决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现状,要合理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改变储蓄情况,同时给予居民社会保障,让人们放心消费,利用储蓄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情况,人民银行徽县支行在2011年1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对居民储蓄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居民认为目前房价过高,对调控效果不乐观;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储蓄的高速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新  何毅 《浙江金融》2013,(1):56-58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包括生产力、流动性等外生变量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在于用面板数据替代以往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全面的考察储蓄投资转化率。鲜有人对居民储蓄转为股市投资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不同之处在于既考虑了宏观层面居民储蓄和股市投资的长期正向关系,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这  相似文献   

10.
对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内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乐观的态度认为1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表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且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有力保证;悲观则认为在储蓄高增长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认为畸形的储蓄高增长恰好暴露出经济结构的失衡。本分析了导致我国国内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多年来,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保持了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在2003年突破了10万亿,2011年末超过了34万亿人民币,许多人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居民高储蓄率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董承章、张书云(2001)认为,储蓄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储蓄的生命周期特征及预防性动机共同决定着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曲扬(2003)认为,导致居民高储蓄的原因有预期收入不乐观和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个人投资渠道狭窄;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消费不振,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信用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发展消费信贷来降低储蓄.  相似文献   

12.
完整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应该包括资本形成效率和资本形成后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两个层次.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不但起点不高,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居民储蓄心态变化趋势及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承德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分行安勇聪唐晓明为了了解居民对储蓄利率政策调整的心态反应,分析居民投资变化趋势,研究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对承德市区居民的储蓄问卷调查。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实际影响与古典经济理论不相符合,于是有很多学者试图运用现代经济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储蓄与利率的关系.李维、毛端懿等对1978-199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没有敏感性.自钊、魏中许认为利率水平和储蓄余额存在显著负相关,以利率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失效.操华波则认为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名义利率对储蓄率有微弱的负效应,实际利率对储蓄率则有不显著的正效应.占云生认为我国的利率对储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研究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全国居民总储蓄额,忽略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也没有考虑贷款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数据的选用上常常采用跨度较长的年度数据,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存在一定的同题,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也就显得有些牵强,因而缺乏指导性.本文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采用季度数据,研究存贷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玲玲  孙海霞 《上海金融》2012,(12):13-18,120
本文构建了居民银行储蓄模型,并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全面检验了1992-2009年股市对居民储蓄资金分流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时段检验发现,我国股市对居民银行储蓄的分流作用在1997年以后的时段内变得更加明显。长期协整关系却表明,与国内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等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股票价格和成交额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偏弱,这可能是我国股市的高波动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高举互联网大旗的时代,人们的理财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涌现。2013年下半年至今短短两年半的实际,我国"互联网理财"极速发展,成为理财投资界的一场新兴革命,而这场革命掀起的巨浪正在深刻的影响人类所有的层面,包括居民储蓄结构。本文从互联网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居民储蓄结构现状出发,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影响局面储蓄结构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就互联网理财产品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7次降息之后,物价继续下跌,储蓄照常增长,表明人们对资金价格的变化已不再敏感。作者认为,目前出现通货紧缩并非偶然,而是由诸多长期因素累积而成。从需求方面来看,制度变迁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增加促使居民调低预期收入,而调高预期支出,从而流动性偏好增强;而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更加剧了有需求不足,间接导致储蓄增加。从供给方面考察,当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市场上存在大量无效供给,需求无法完全满足;二是国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商业银行都出现了资金紧缺的情况,纷纷展开了拉存款大战,研究储蓄存款的波动规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也就成为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而储蓄存款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利率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产生影响,加之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利率调整对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多大,如何预测调控结果,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利率影响的变动规律,本文将以"利率效应"为入手点,提供一种分析、预测利率水平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居民储蓄是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1988年,全国出现了储蓄“滑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西方国家的居民储蓄一直比较稳定。1988年,日本储户的平均储蓄额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高的储蓄率充实了日本投资所需的资金,提高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与西方比,居民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变化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居民储蓄动员机制,对于'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几个变化特点'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从1985年末的1622.6亿元,上升到1990年末的70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1%,是建国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