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平衡包括:A、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子系统的平衡;B、其与诸单元生态经济系统间在时间、空间以及能量的输出与输入总量、结构上的平衡;C、整个平衡是贯穿于系统的形成、亚极、顶极三个时期的动态平衡。提出人类应立足于维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与诸单元生态经济系统在亚极期的平衡。并探讨了其主要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它的两个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四种组合情况:第一种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经济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一个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导致功能衰退,使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之间长期对立,最终导致二者全面失调;第二种是城市生态平衡得到保持而城市经济暂时不平衡;第三种是城市经济保持平衡而城市生态平衡受到损害。以上三种情况都没有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四种组合,即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实现了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状态,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是创建生态工业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生态经济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把“生态”概念引申为物质与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换的平衡关系,进而阐述了人类经济系统的多层次平衡关系,重点揭示了生态经济城市的内涵。指出了工业系统生态化平衡及生态工业体系是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并阐明了生态工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实践方案,即生态工业体系的规则与设计;建立和完善生态工艺,改进能源的利用方法,实现“三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规划建设污染物净化的设施项目,设计和实施绿化工程,建立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一、生态经济资源循环和利用法则生态经济资源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开发出来为生态经济建设所利用的一切潜在资源。它的内涵已经扩大,不仅包括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包括了在普通意义上被称之为“废物”的垃圾。生态经济资源循环制利用法则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多级、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
微观生态经济平衡是直接生产领域的生态经济平衡。本文从再生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生态经济平衡的微观基础。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必须小于或等于生态下限,大于经济上限,才能获得最大的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6.
一、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质上是属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油田区域内的一种特殊型式。是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的特定区域内原有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步驯化而形成的.并与油田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紧密联系的,由油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通过技术因素和技术手段联络而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因此,这一系统具备所有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性。油田区域的农业生产过程同样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在目前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当油田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时.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处于高效状态.将会促进经济系统的资金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态经济工程,就是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学、环境学、系统工程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一定经济部门或区域范围内,应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等功能原理,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利用与转化,从而以较高生产率在良性循环条件下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劳动密集、知识密集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它是以生态系统为核心,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的给合体,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规划、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的制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它主要包括:法律约束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的依据;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形成和实现的手段;生态补偿机制是最终目标,生态经济开发就是要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相似文献   

9.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生态经济系统非平衡稳定态的概念、特性及其实现的途径。指出生态经济系统稳态,是非平衡的,对外全面开放、激烈竞争、充分利用涨落作用,对内协同、有序、自组织、自适应、自催化、且有非线性作用和支配性、良性运转、进展演替的耗散结构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提法应被生态经济系统稳态的概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这两个基本矛盾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演化机制,对人类的生态经济管理和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生态——技术——经济的复合体,除具有一般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等特征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明显的耗散结构特征。第一,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大系统。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属性看,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很多国家把生态经济建设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如瑞典是开展生态经济建设最早的国家,瑞典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是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来又进一步提出并基本实现了“生态循环城”的设想。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按区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生态经济,协调好行业之间、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13.
经济理性为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立下过历史性的功劳。当人类的经济规模尚未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时,经济理性是正确的;当经济规模超出自然界的承受范围,破坏生态平衡时,经济理性就得让位于生态理性。生态理性有更广阔的鸟瞰视野,更高的观控水平,把经济理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己的体系之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充满生态智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池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使其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成为可能.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主流经济学指导下,人类盲目地发展经济,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学派提出了经济发展的生态观,主要有生态经济学和佛教经济学。生态经济是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形式,首要目标是持续性。佛教经济学把道德引入经济领域,为生态危机提供精神资源,生态问题也为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开辟了崭新的通道。佛教经济中的生态观是以佛教的缘起论为哲学基础的,整体论和无我论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学科的基本性质看,生态经济学是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理论学科,它提供了过去许多单一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生态经济问题的一种新思想的新方祛,从而为人类调整资源利用的行为,实现生态——经济——资源——环境关系协调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生态经济学是在人类为寻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客观需要中产生的,也只有  相似文献   

17.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和污粢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徐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徐州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本文认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化利用的生态经济过程,并阐述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适应性、多样化、持续发展、商品性开发利用和集约化经营等生态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经济的视角构建生态税制协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力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在生态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成本补偿型生态税收政策和激励型生态税收政策相协调的税收机制,引入生态保险机制。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融入生态税收思想,使生态伦理促进生态税制的建设和发展,生态税收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配合,发挥整体调节功能,有效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演化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春东  鞠耀绩  汤万金 《技术经济》2003,22(2):F003-F003,F004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矿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机制耦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人工系统。它是存在于特定空间范围内 ,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具有网络结构和生态经济功能 ,并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以价值流动为命脉 ,以经济体制与环境政策为调节驱动器的有机整体。一、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是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矿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地下储藏大量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