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祝艳梅  谢玉梅 《经济师》2007,(11):49-49,90
文章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1998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我国银行业呆帐准备金率和费用率的上升,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带来我国银行业控制权的转移威胁。据此文章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3.
李海波  王雅婧  王京 《经济论坛》2006,(24):110-111
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各项金融业务,同时取消对其在地域上的限制。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外资银行机构的增多,势必会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内外资银行之间能否和谐发展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加入WTO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的双重背景下,笔者对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一些观点。一、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达243家,本外币资产总额约883亿美元,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我国…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降低,并使其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但是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内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国有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与我国银行在各个领域展开全面的竞争。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效率的影响,将有助于国内银行更好地采取应对之策。本文试图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从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证,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江  赵伟丽 《经济师》2009,(3):202-203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享受国民待遇,与内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这是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争,对我国内资银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2008年,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众多老牌国际知名银行倒闭,意外的全球金融大变革也给我国银行业大举进军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银行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开展国际竞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组合绩效"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梳理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以我国银行业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中外合资银行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样本银行的经营费用、盈利能力和银行效率等"组合绩效"指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对1998-2005年79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估计后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导致国内银行管理费用增加;(2)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促使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3)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竞争不断加剧银行效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旸  张磊 《经济》2008,(1):64-65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渐进取消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并于2006年12月11日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国民待遇。进入银行业中的外资力量逐渐增强,体现在数量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市场的投资力度上。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商独资银行20家,下设分行95家;合资银行有3家,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3家。另外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30家分行。  相似文献   

9.
2006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历时5年的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外资银行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开展竞争。为了解银行业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及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我们对无锡市两家日资银行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重点选择部分国有银行和中外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总体而言,金融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形成了中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创新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直接碰撞,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冲击。客观评价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优劣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极为重要。本文从银行经营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上给出了中资银行之间以及与外资银行的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经营能力时 ,评价了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在评价整体竞争力时 ,评价了银行规模、文化建设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经营国际化能力。最后 ,在比较分析竞争力优劣的基础上 ,对我国银行业竞争策略取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欧盟金融监管合作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末,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业务将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外资银行将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竞争程度的加剧,意味着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更人、传染性更强,从而要求银行监管当局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加强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力度。欧盟各国金融监管合作有较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和产业组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鸣  冯凯 《经济管理》2007,(7):6-11
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短期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的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本文认为,当前外资银行已经越来越快地融入我国金融体系,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应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传良 《经济论坛》2006,(3):107-108
存款保险制度是对银行破产的风险补偿机制。在西方国家银行监管的三道防线中,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银行风险的辅助性稳定器,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保证银行安全稳健运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加入WTO,到2006年底我国将放开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限制,中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全面挑战,银行业的风险问题也凸现出来,过去我国所采取的隐含(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适应不了当前金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监督金融运行的新机制,提…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挑战及国内银行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入世"后更大程度上的经济开放,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国内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给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提升国内银行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营销环境和营销对策两对企业而言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为国内银行业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的双刃剑。银行营销作为一种服务营销,是银行争取优质客户、占领市场份额的核心因素。本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所处的营销环境,从中寻求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利市场条件,并将其作为银行营销对策的着眼点,探讨了如何有的放矢,“一对一”地制定出相应的营销对策,以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在竞争中与国际同业抗衡。  相似文献   

17.
王祺 《经济论坛》2005,(21):100-102
一、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始于1979年,日本输出银行在北京首设办事处,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我国逐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银行业入世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12月11日之后,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中国既有承诺的基础上享受国民待遇,对其在华经营的地理位置、经营币种、客户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面取消。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大限的临近,关于银行产权“贱卖论”和金融安全“威胁论”的辩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么,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中资银行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其间是否蕴含着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新风险呢?“狼”来了吗?2005年以来,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增长和网点扩张速度加快,呈现出一副“狼来了”的架势。(一)机构数量扩张加快。截至2005年末,共…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的监管对一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国内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会增加银行业集中度,加强外资银行准入的限制则会降低银行业集中度;(2)发展中国家对于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限制更敏感;(3)发达国家对于银行从事保险和房地产业务的限制更敏感。拓展模型结果显示,放松外资银行准入会强化银行经营范围监管对银行业集中度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20.
徐鹏 《经济视角》2002,(12):33-37
入世以后,根据协议规定,3年之后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5年之后,将取消外资银行在国内开设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方面的限制。届时,将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并与国内银行业展开竞争,这对国内的银行机构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