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对契约的不完全性成因没有权威、一致的解释。近年来,学者们对契约的不完全性成因主要从有限理性、交易成本、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来分析。但要得出契约不完全的必然性必须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多角度地对不完全契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现实经济中契约不完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   总被引:89,自引:3,他引:89  
标准的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然而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事前的最优契约失效,当事人在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时会做出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时,发展了一个新兴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以一个基本模型为基点,围绕专用性投资效率问题,从司法干预、赔偿、治理结构、产权以及履约等多个视角,全面地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朱传杰 《时代经贸》2008,6(19):53-55
契约理论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已成为用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方法。本文力求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默认契约、激励契约等方面全面把握契约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企业契约的本质特征,进而作出了企业契约不完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Hart和Holmstrom,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Hart拓展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产权模型,突出了产权结构对契约制度安排的重要性.Holmstrom改进了委托一代理模型,提出信息原则,并将道德风险模型拓展到多维度.除契约理论外,Hart在产权理论、公司财务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领域,Holmstrom在激励理论、金融流动性和金融规制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研究有助于辨识契约的内在机制,并为政策和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专利联盟是实现专利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影响,中国专利联盟运营效率较低.不完全契约引发"搭便车""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并引发二次"反公地悲剧"效应,抑制了联盟效率.理性经济人下的严格自利偏好无法解决这些机会主义问题,同时,制度经济学理论也未给出可行的方案.在行为经济视角下,互惠性理念与行为是解决专利联盟不完全契约问题的有效手段,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无效率。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雇员进行有效率投资的现象。通过在一个经典的敲竹杠模型中引入重复博弈和关于投资者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本文证明:契约不完全一定会导致敲竹杠,但是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本文刻画了三类完美贝叶斯均衡(PBE):好的声誉使高能者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使低能者退出市场;中性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坏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退出市场。本文还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产权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已有文献较多地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而对于契约不完全和专用性投资不平衡导致的敲竹杠问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理论,具体区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中的三种机会主义类型,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敲竹杠。从关系契约治理的视角对现行农业契约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效果评价,提出农业契约模式的选择依据,并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佐证。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当事人的一个签约集合,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契约必然是不完全的。产权配置的重要性来自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在各有其主的企业间签订契约的成本可能很高,控制权配置是降低签约成本的有效方式。当合同中未预料到的情况出现时,谁说了算?谁有权对契约中未规定的情况做出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剩余控制权"或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11):166-179
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理论的交叉已成为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课题。在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随着对交易成本、产权问题的研究深入,逐步发展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专用性投资在事前无法写入契约,事后收益的分配只能通过"再谈判"的方式进行,而这种再谈判因资产专用性而具有双边锁定效应,此外不完全契约也影响契约的执行,进而影响制度质量。不完全契约的这些特性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完全契约对比较优势形成和贸易量影响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契约质量在形成一国比较优势和出口差异化产品方面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进展;梳理不完全契约决定企业边界的理论,就不完全契约对跨国公司选择垂直整合还是外包的决定因素等前沿理论进行归纳和评述,并且对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贡献进行述评。基于对主要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初步探讨了此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转型加新兴经济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尹霞  孟令彦 《时代经贸》2007,5(11Z):64-64,66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开启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对契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发展为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主要简述了契约理论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不完全合约理论认为,当事人的专用性投资会引发敲竹杠行为从而导致专用性投资的无效率。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敲竹杠模型中引入关于雇员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构建一个新的模型来分析企业工资合约的刚性与灵活性,以解决敲竹杠所导致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分析表明:从保护雇佣双方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看,固定工资合约优于灵活工资合约;且在固定工资合约下,雇员虽然仍可能面临敲竹杠风险,但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新视角——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凯南 《经济研究》2012,(2):133-145
长期以来,主流不完全合同理论一直没有在理论逻辑上圆满解答"合同为什么不完全",其理论基础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也导致其研究范式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与冲突,大量有关不完全合同的研究本质上却是关注完全合同。本文尝试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不完全合同理论,强调必须从知识不完全性的视角来阐释合同的不完全性,认为个体的有限认知是合同不完全性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视角下探讨了不完全合同的功能、生成及其演变,并重新考察了权威在不完全合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不可证实性系数,分析了开发商与承包商的博弈过程,并且得出结论:当市场状况良好时,即使承包商采取套牢行为,开发商仍将投资房地产;如果开发商的可占用准租不足以支付承包商所侵占的利益,开发商将可能不再投资房地产.其中,事项的不可证实性使承包商有机会侵占开发商的利益,因此,减少事项的不可证实性可以最大化开发商的收益.垫资合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承包商的套牢程度.但无论如何,合同的不完全性都难以解决,套牢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但是只要开发商能够从中获取超额收益,其投资行为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敲竹杠问题是不完全合约理论的中心话题,经典文献认为,如果合约是不完全的,当事人的专用性投资会引发敲竹杠风险从而导致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但是,关于敲竹杠问题的文献通常假定事后谈判结果对事前投资成本不敏感。通过在雇佣双方的投资博弈中引入投资成本相关性这种合作的谈判方式,将传统敲竹杠模型中影响谈判力的因素与当事人对公平偏好的行为因素二者融合,本文证明:与传统的投资博弈相比,在投资成本影响企业(雇员)谈判力的情况下,双方有更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雇佣双方所面临的敲竹杠风险取决于双方的初始谈判力,且双方有可能在事前做出社会最优甚至过度的投资。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有效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如何有效规避政府失灵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亟待解决的难题。政府失灵与不完全契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而不完全契约理论能够对政府失灵现象提供较强的解释能力。通过对政府与人民之间失灵、政府部门之间失灵和国家之间失灵等不完全契约性的理论解析,将会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现代化崛起,不仅能够提供富有价值的发展启示,而且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沿袭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理性经济人、偏好不变、预期效用等基本假定,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悖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挑战出发,对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中代理人完全理性和风险规避等基本假设所带来的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如何利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替代期望效用函数、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来构建新的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新模型和框架考虑了代理人的心理特征和非理性行为,将增强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对现实制度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我们用博弈论模型证明了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收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也可以通过生产率的上升而获利,实现双赢。从统计上看,签订合同的工人月收入高出347.19元,小时收入高出2.16元,OLS回归结果也发现合同对于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有合同的劳动者本身有着更好的素质,Probit和Logit模型都验证了这一点,基于这种可能的内生性偏误,我们使用了处置效应来控制这一问题,并发现签订合同依旧显著提高了收入,估计月收入提高14.0%—14.9%,小时收入提高18.2%—21.5%。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ontract-theoretic literature, there is a vital debate about whether contracts can mitigate the hold-up problem, in particular when renegotiation cannot be prevented. Ultimately, this question has to be answered empirically. As a first step, we have conduct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th 960 participants. We consider investments that directly benefit the non-investing party. While according to standard theory, contracting would be useless if renegotiation cannot be ruled out, we find that option contracts significantly improve investment incentives compared to a no-contract treatment. This finding might be attributed to Hart and Moore?s (2008) recent idea that contracts can serve as reference points.  相似文献   

19.
结合TCPE框架和NK模型,构建一个模拟众包问题解决过程的仿真模型,引入个体创新幅度表征个体创新搜索行为,引入个体有限理性水平和有限理性偏差表征个体认知能力,探讨个体创新幅度对众包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体有限理性和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个体创新幅度与众包绩效存在两种影响模式:当任务非常简单时,个体创新幅度与众包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当任务复杂性较高时,个体创新幅度与众包绩效呈倒U型关系;两种影响模式不会受到个体有限理性水平和有限理性偏差的调节。在相对复杂的任务中,任务复杂性与个体有限理性偏差会调节实现最优众包绩效对应的个体创新幅度,任务复杂性越高、个体有限理性偏差越大,对应的个体创新幅度随之增加。个体创新幅度会削弱个体认知能力对众包绩效的影响,当个体认知能力较强时,需要采用渐进式创新;当个体认知能力较弱时,需要采用突破式创新。该结论可为企业在众包过程中营造平台创新氛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