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析不动产登记审查时,采用"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分析模式的前提是对"形式与实质"两种审查标准的具体内涵予以准确界定,同时也应注意"形式与实质"这一分析模式本身的局限性。立足我国物权法的制度体系,结合相应的现行法规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审查应坚持实质审查标准,不动产登记机构应承担实质审查义务,但对反映登记权利客体物理状况的材料、嘱托机关的嘱托行为、公证机关等中介机构出具的生效文书则仅负形式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不动产物权的一种公示方法,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审查权限或"审查能力"的限制,不动产登记也不能保证债权行为的有效性。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德国、法国和瑞士等国采取的措施是,将公证制度引入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公证机构依其性质,较适合承担登记实质审查的工作,而登记机关只需担负形式审查任务。公证机构和登记机关协调运行,共同保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义物权的对立.鉴于此,应设立一种制度:物权虽经登记,但经真正权利人证明登记的名义物权不具有正当性,则其应获得实际物权,名义物权人和实际物权人理应重归统一.应允许司法者运用合理司法裁量权以使实际物权人获得司法审查的最终救济路径,从而填补物权法规则的漏洞.  相似文献   

4.
商事登记具有创设、公示、积极和消极等效力,但商行为的外观作用使登记的创设效力减弱、公示效力受到公告制度的挑战,而推定法理的不同使用也使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的并存不再合理。我国登记制度将营业执照作为主体资格的取得标志,由此引发吊销营业执照的困惑。而登记机关的登记责任以及税务登记等问题同样有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商业判断规则是肇始于十九世纪的一项判断董事责任的基本规则,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已经日臻成熟.文章认为商业判断原则不是通过各因素逐一判断董事行为是否符合注意义务的实质判断标准,而是用来反对法院随意通过司法手段审查注意义务的一个基本假定.这种假定认为,除非原告可以预先证明董事等公司管理人员违反了商业判断规则中的“善意”假设,否则法院不能对其决策行为进行实质性审查.从我国对待商业判断规则应有的态度来看,我国应通过立法与指导案例并存的形式,积极引入商业判断规则,并对董事信义义务加以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董事责任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第16条并非效力强制性规范,不能直接约束债权人。基于此,公司越权对外担保协议的效力认定,需要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在此法律适用逻辑下,判断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内容成为认定对外担保合同效力的关键。而目前学界与司法实践对债权人应承担什么样的审查义务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基于法律的公知力及对公司利益的保护,债权人应当承担审查义务,但不应当承担实质审查义务,债权人仅需尽到形式审查义务即可排除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知道或应当知道”情形;在公司章程没有就担保事宜作出规定时,董事会有权在章程未授权的情形下作出担保决策。  相似文献   

7.
商事登记是商人将应当登记的事项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于登记簿上,并被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告法律行为。关于商事登记的性质,应将商事登记区分为商主体登记和营业登记再进行确认,商事登记的效力一般认为具有对抗效力。但是,为了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维护交易秩序,对商事登记中不实登记效力应该区别对待。研究商事登记效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保险合理施救义务是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避免和减轻保险标的损害的法律设定,当财产保险法律关系确立后,对于出险施救义务应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并无明确认定规则.如保险受益主体违反施救义务导致保险损失扩大,保险人则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并非被保险人采取合理施救措施所支出的所有费用均可获得相应补偿,此间因违反施救义务法律责任以及立法适用问题产生的争议并未消除,应在综合考量施救行为与措施的原则性标准基础上,通过义务履行的规范解释得出义务履行的法律责任和司法认定标准,以提升保险司法权威并促进保险业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登记机关对登记错误承担赔偿责任,既是登记公信力理论的合理逻辑延伸,也是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其责任的性质应界定为“国家赔偿责任”,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并从赔偿范围、资金来源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机制进行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登记机关在不动产登记中处于控制地位,首要职责是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作出决定.采用何种登记审查标准,对登记的公信力、登记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登记错误的责任承担都有重要的影响,理论上的认识不一,实践中的作法也各异,不仅对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保护极为不利,而且也将极大地损害登记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明确审查标准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承诺的履行有关司法审查的义务,将德国瑕疵行政行为制度与我国的相应制度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我国应建立的瑕疵行政行为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医师的注意义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说明告知义务、合理治疗义务和忠实保密义务。医师注意义务的履行具体体现为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的履行。合理医师标准和医疗水平标准是医师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设置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夫妻双方申请登记离婚时,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强制要求双方冷静一段时间,以确保双方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离婚与否之决定。离婚冷静期制度施行后,将引发登记离婚制度方方面面的改变,但对离婚冷静期内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变动问题却没有明确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还应规定以下内容:离婚冷静期内,夫妻同居义务、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及除子女抚养内容外的家事代理权限中止,夫妻财产制由共同财产制转为分别财产制。  相似文献   

14.
在关联交易中,对关联董事的追责应采用忠实义务标准。然而,当前立法存在"程序公平倾向"以及"忠实义务追责标准狭窄"的问题,导致无法对已履行法定程序的关联董事进行追责。对此应将忠实义务下追责标准改为全面公平标准,对关联董事课以承担非公允关联交易中公司所受损失的义务;对非关联董事的追责应采用勤勉义务标准。因为当前立法过于原则化,缺乏适用空间,所以应在信义义务两分法下积极拓展勤勉义务即"知情"的基础上决策的内涵,衍生出对于公司造成损失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以及重大过失三种追责情形,以弥补董事问责空隙,并将"商业判断规则"作为法院介入而非排除审查的判断标准,进一步激活董事追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的出台对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登记的统一、审查方式、责任承担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如何在行政法层面对登记进行规制尚存欠缺。本文将从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以及我国与外国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对不动产登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梳理,以期能对这些问题的脉络进行一定的把握并探寻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代扣代收义务的法律责任方面,目前既有学理解释,也有行政执法解释,其中的一些解释虽然很有道理,但却不符合法律解释的一般理论和原则,并且与法律的实质内容相冲突.真正合理的解释是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代扣代收义务时只须承担行政罚款责任.当然,彻底消除歧义的最根本的办法则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代扣代收义务的法律责任方面,目前既有学理解释,也有行政执法解释,其中的一些解释虽然很有道理,但却不符合法律解释的一般理论和原则,并且与法律的实质内容相冲突.真正合理的解释是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代扣代收义务时只须承担行政罚款责任.当然,彻底消除歧义的最根本的办法则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清算制度尤其是企业法人清算制度的不完备使得企业逃废债务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文章认为,立法应明确工商机关为企业法人清算的监督机关,应完善企业法人的清算主体不履行清算义务应承担的行政及刑事责任,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9.
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包括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垄断和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垄断。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权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默示的遗漏或积极的欺骗行为隐瞒专利信息并最终排除或限制竞争,应当认定为构成垄断。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审查应从主观因素、违反义务、因果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缺乏对标准必要专利制定中的垄断的规定,应完善对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定并设立第三方专家监督机制,防止制定中垄断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是教师与高等学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有主体特殊性,内容强自主意志性,客体单一性,有偿、诺成、双务合同等特点,是一种以提供教育教学及其科研行为的劳动力商品为客体的特殊民事合同。应包括订立、效力、履行、合同责任及其救济方式等民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