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龑 《中国新时代》2013,(6):100-101
习近平同志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国的宪政建设跟中国的经济建设一样,也一定要借鉴世界先进任东来教授主著的《美国宪政历程》(初版于2004年)全景式分析了美国宪政,和王希先生的《原则与妥协》,张千帆先生的《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等,共同形塑了一代中国法律人对美国宪政的想象,不啻为是对一代法律人的启蒙。进入2013年,中国学术界接连痛失邓正来、任东来等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学者。读《美国宪政历程》也算是一种对任东来先生等的致敬和纪念吧。论及美国宪政,如果说在中国法律人的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是"三权分立",那么第二个词汇毋庸置疑就是  相似文献   

2.
资讯速递     
杜钢建: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AUDIT《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要法治国,首先就要求“依宪治国”,们所倡导的“政治文明”的核心其宪政文明。宪政文明包括三个文府文明、人民文明、政党文明。但现们还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比如:一政府部门的行为不合法,不断破坏济秩序和自由;一些公民权利在制明现象,通过民主实践来实现政治文明,做到三个文明的协调统一。政治文明对宪政改革提出了很多要求。杜钢建表示,中国的宪政改革恐怕不仅仅是在现有的法律体制下进行修改,宪政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要的不在于制定、出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宪政思想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即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以及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全面解放的人权思想。重温这些思想对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家标准GB/T 12544-2012《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同原1990版标准、ECE R68:1997《关于就最大车速测量方面批准机动车的统一规定》(以下简称"ECE R68")的比对,指出了标准技术内容的主要差异,分析了GB/T 12544-2012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在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武晓婕 《价值工程》2011,30(11):318-319
探讨法治认同内涵,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部分教学中通过探寻法律最基本的价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平等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通过宪法及行政法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宪政意识、政治制度的认同意识,通过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内容的讲解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通过法律规则的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的规定(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规定1.德国:《德国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法律行为违反法律上的禁止时,无效,但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除外。"2.法国:《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3.瑞士:《瑞士债法典》(OR)第20条第1款:"有履行不能或者违反法律内容的或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7.
<正> 规则与自由裁量是任何一个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因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理论上说,一国的法治状态应是规则与自由裁量的均衡点,但这一均衡点往往是较难把握的。在政府从“守夜人”转变为“总管家”(国家事务不论巨细,皆有其伸手之地)的过程中,行政自由裁量权通常有失控倾向,如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监控就成为了国家法治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含义关于自由裁量权,依《牛津法律大词典》,是指酌情  相似文献   

8.
一、产品质量及其法律制度 1产品 什么是产品?从经济学角度来定义,产品就是生产、劳动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成果.在GB/T6583-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把"产品"定义为:"活动或者过程的结果".我国即将发布的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把"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或者其组合.产品通用类别可以分为:一是硬件,即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如零件、部件和组件或者其组合.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创业者(广州)》2006,(19):46-46
《企业文化自由谈》;《第一次开餐馆》;《打工人员权益法律保障手册》。  相似文献   

10.
正与国外劳动法使用的"雇主"概念相对应,中国劳动法律使用"用人单位"来代表类似概念。类似意味着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国法律只在劳动法这个领域使用了"用人单位"法律术语。这个法律术语并未出现在其他法律条文中。对这个法律术语,中国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也只是采用列举的方式对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进行了说明。经济逐步发展,经济主体更加多元。用"用人单位"表示劳  相似文献   

11.
《荒原》和《四首四重奏》是艾略特不同时期的著作。本文从《荒原》到《四首四重奏》讨论了T.S.艾略特的信仰历程在诗歌中的体现,因此得出了解艾略特的信仰历程可以使我们对他文学作品有更深刻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沿着"改革—— 法治"的发展路径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基本关系.《会计法》是以处理会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直接关系着会计活动及其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迄今为止,现行《会计法》经历两次修订后已经施行了近十八年的时间,其间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工作中出现了信息失真、监督失控、法律运作机制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均与会计法律责任的"疲软"直接相关.据此,本文以会计法律责任的独特性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会计法》所界定的会计法律责任的缺陷、改进思路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芝加哥》O.S.T 《芝加哥》是2003年金球奖、奥斯卡奖的大赢家。这张《芝加哥》电影原声带完整收录了理查·基尔、芮妮·齐薇格、凯瑟琳·泽塔琼丝等巨星戏味十足的唱作,从凯瑟琳·泽塔琼斯引燃歌舞热力的开场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这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项目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全面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以提高其教学效果,增强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精神卫生工作环境的变化催生了《精神卫生法》的制定与实行,《精神卫生法》作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提纲挈领的法律规定,对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行原则性的规范和指导.但该法律制度仍存在法律原则中缺乏明确的无病推定规定、非自愿医疗的分类标准单一、"去行政化"理念未能贯彻到位、精神障碍者与监护人利益冲突悬而未决、非自愿医疗的程序规范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依据是否触犯刑法分类处理、畅通非自愿医疗的司法救济渠道、加强监护制度与非自愿医疗制度的耦合、强化无利益关系第三方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行《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落入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在于失位.因此,精准定位是《通则》重修的关键.笔者认为,重修《通则》要做到三个精准定位. 一、法律定位 现行《通则》以财政部令发布,法律层级上定位为"规章",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17.
概述称重传感器的国标和检定规程已与国际接轨,目前称重传感器执行的国标和检定规程为GB/T7551-1997《称重传感器》,JJG669-2003《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其中GB/T7551-1997《称重传感器》等效采用国际建议OIMLR60:1991,JJG669-2003《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等效采用国际建议OIMLR60:2000。称重传感器的国标滞后于检定规程,使得生产厂家对OIML R60:2000国际建议(以下简称R60国际建议)的理解未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刘志 《企业导报》2014,(21):81-82,85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两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景动态设计教学新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有效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自唐代以来中国与周边许多国家来往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唐律疏议》中出现了"化外人"一词并被后世所沿用,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准据法,但与现在涉外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在适用范围、法律适用原则以及具体规定方面有诸多的不同之处,有些内容具有其局限性,但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一、唐朝涉外法律关系适用范围1.唐朝"化外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孙放 《财会月刊》2007,(11):28-30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认为,《物权法》的立法重心从强调"所有"转为强调"利用",由此产生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