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财务造假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财务造假的主体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财务造假”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的简要分析,并结合财务舞弊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手段,进而提出针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6月发布的处罚公告,“新中基”集团在2006年、2007年虚增利润,在2008~2011年又连续四年虚减利润.本文从“新中基”财务造假案例入手,分析了其造假的手段和动因,以及对连续六年未及时发现新中基财务造假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层出不穷,相继发生了紫鑫药业、“新大地”、天能科技、“绿大地”、万福生科、康芝药业等一连串重大财务欺诈案,企业的虚假陈述行为严重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结合康芝药业财务造假案,从舞弊三角理论中的压力、机会和借口角度分析该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企业自身、中介机构、监管机构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茅俊 《经济论坛》2004,(8):126-127
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系统一般由企业经营层、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组成,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系统内成员以利益(经济利益或权利)为纽带,分别扮演“导假”、“制假”、“护假”、“证假”角色,整个造假行为环环紧扣、技术高超,呈现出系统化、隐蔽性强的特点,一般难以发现其漏洞及破绽。  相似文献   

6.
王亚筑 《经济师》2003,(3):195-196
财务信息的需求方 ,有时并没有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反而成为会计造假的始作俑者或支持者。由于我们常常关注于有造假行为的企业及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财务信息的需求方通常会成为我们不太注意的“隐性”方而被忽视。文章从会计信息供需的角度 ,特别是从需求方面的角度 ,初步探讨了会计造假的动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0,(2)
近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频发,被央视曝光的康得新、康美药业、辅仁药业更是涉嫌通过财务造假获取巨额利润,金额高达百亿元。文章选取了其中的康美药业为研究对象,通过GONE理论分析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原因,从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迹象分析其造假方式,并基于动因和方式提出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会计欺诈盛行,财务丑闻不断,会计造假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会计健康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利益诱惑、成本廉价,制度缺陷、内控短板,监管缺失、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因素,成就了企业会计造假。笔者针对会计造假动因,提出了相关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虚假的财务信息,不真实的股票价值,不仅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妨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本文将以中国风电行业曾经的“带头大哥”华锐风电为例,分析财务造假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保荐机构的功能缺位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内控和中介监督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惊惕市场经济的“毒瘤”——财务造假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指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帐,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帐分不开。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 一年又一年,一件接一件(仅管只是少数人)的财务造假丑闻,在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中演发了令人大伤脑筋,令会计行业信誉扫地,严重困扰市场的经济秩序“信誉地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频繁出现已成为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如何避免财务造假、保护相关者利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主要从收入舞弊、资产舞弊、负债舞弊三个方面进行财务造假。对于财务报告舞弊情况,应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财会人员道德修养、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萍 《经济师》2004,(12):110-111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低廉的违法成本 ,使造假者产生“博弈”冲动。治理会计造假应从综合治理入手 ,加大惩罚力度 ,用法律威慑力抑制违法造假者的造假冲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务造假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和构成要件,并对财务造假的民事责任主体和诉讼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期望通过对财务造假民事赔偿责任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对开展民事赔偿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1迎合市场的高增长盈利预测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动机 上市公司上市后面临的市场预期即股价上扬或维持股价,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机之一,因为只有保持高股价,才能够吸引投资者,才可以继续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美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盈利预测,这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或超过华尔街的盈利预期,纷纷采用不同的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方法,或者“打擦边球”。  相似文献   

15.
在证券市场中,虚假财务信息会增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价值,从而增加收益.但该公司的造假行为同时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造成社会损失.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惩罚政策来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同时由市场繁荣、罚款等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政府需要平衡收入和社会损失成本.根据政府的政策,上市公司选择财务信息的造假比例,从而影响了投资人需求.本文将研究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初步建立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刘姝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69-170
目前,财务造假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熟悉、非常流行的话题。财务造假不仅会使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失,而且也会给企业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前在一些企业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大程度上都是财务造假的结果。重点对财务造假的手段以及防范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财务造假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元春 《经济师》2004,(10):197-197
国内外屡次发生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使得造假问题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财务造假既有经济动因 ,也有非经济的政绩动因 ,对财务造假的监管考验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更考验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极大地影响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业监管者的管理,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产生了巨大危害.本文回顾了欣泰电气财务信息造假事件过程,分析了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手段以及其财务造假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为减少类似财务造假行为的防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但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造假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遏止财务造假,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华 《经济师》2003,(7):122-123
当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日益严重。文章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原因以及加以遏制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