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秦天  刘亚琳 《会计师》2009,(2):61-62
<正>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界的热点之一,而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索和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使管理者更加倾向于受各种动机的影响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对其研究还不纠十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国内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现象愈演愈烈,对其研究依然热行。目前.就方法论而言.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很多都是从动机出发的。因为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关注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于完整分析盈余管理行为是十分有效的,否则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是不完全的【l】。所以本文将从动机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庞鲁生 《投资与合作》2011,(11):192-192
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影响.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时盈余管理动机的回顾和评述,给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启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西方国家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国内外目前的学术研究,盈余管理主要存在着“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会计学家Scott所持的是狭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William 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  相似文献   

5.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机构和人员利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特别是计量原则的可选择性,有目的地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以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收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达到预谋的利己效果的会计行为。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在并购的过程中,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在不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利用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或对应计项目进行控制,从而使得账面盈余符合自己的期望的一种行为。在企业并购盈余管理中可以采用的计量模型有:Healy模型、Jones模型、DeAngelo模型,以及修正的Jones模型等。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总额法、特定应计项目法,以及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本文从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开报告等信息中提取样本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通过对企业并购盈余管理动机和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在资本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盈余管理已被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广泛用于操纵利润,应客观认识盈余管理的两面性,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private gain)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一、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1、法律界定不同。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也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其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流行的有关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红利计划假说、债务契约假说、管制诱因假说和资本市场假说.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红军 《上海会计》2000,(12):49-51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 ,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 ,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一旦超越 ,则称之为利润操纵。一、盈余管理动机考察企业契约理论的创始人科斯认为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如投资者为激励内部管理人努力工作与经营者签定的奖金计划 ,企业与外部债权人签定的债务契约等。契约的双方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和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 ,前者提供会计信息 ,而后者是外部信息的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