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建立列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对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实例表明,该模型对提高高速铁路行车应急处置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作业的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到高速铁路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因而针对高速铁路作业特征,构建相应的列车调度员作业能力适应性测评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管理科学问题。在采用认知心理学方法对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作业任务予以分析及特征提取的基础上,从作业心理品质、基本认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3个方面提出包含5项心理品质测评指标、13项基本认知能力测评指标、3项应急处置能力测评指标的调度员作业能力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并围绕调度员的入职选拔与定期在岗测评,设计提出"一体两翼"的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适应性测评系统架构,以期为日常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的入职选拔与定期测评工作提供相应理论方法与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承担着高速铁路行车指挥的重要工作,其表现出的不安全行为易引发严重的安全风险,为系统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日常作业全流程中存在的人因安全风险因素,从规章制度角度出发,覆盖交接班作业、计划调整等7项基本作业流程以及教育培训、身心状况2项人员管理工作,提取18项列车调度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人因安全风险因素,应用DEMATEL-ISM法分析各项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传递路径。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的分层研究,发现各因素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通过加强对列车调度员的培训提升其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并对列车调度员的抗压能力进行日常管理是避免在调度指挥工作中出现人因安全风险的关键,为管控列车调度员的不安全行为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阐述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特点,探析典型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场景,提出优化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的对策,即:及时准确传递故障现场信息、科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构建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优化高速铁路应急规章规程、加强高速铁路运营与外部联动,为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水平、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树立铁路部门良好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应急调度处置流程的结构化分析,对于提升应急调度处置效率和质量,推动应急调度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结构化分析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铁路规章的应急调度处置流程分解与重构方法,以图形化方式重构应急调度处置流程,并基于随机Petri网理论建立高速铁路应急调度协同处置流程模型,给出多工种协同的SPN模型建立与等价化简、性能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识别处置流程风险控制点和关键环节,选取场景“运行途中司机发现晃车”建模并分析,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表明该结构化分析方法能够从信息传递和处置流程角度提示风险控制点和关键环节,为多工种协同的应急调度指挥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速铁路经过多年发展,列车运营速度达到350 km/h,居世界前列,正在全面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研究400 km/h速度等级铁路关键技术。列车速度提升后,其制动距离可能延长,进而影响高速铁路追踪间隔,降低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为研究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提升至400 km/h后的列车追踪间隔变化规律,阐述列车运动过程与受力、车载ATP列控设备、列车运动方程式等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原理,采用模拟线路和实际线路仿真计算方法对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进行研究,分析400 km/h高速铁路追踪间隔在不同动车组制动距离、不同车站咽喉长度、不同长大下坡道坡度,以及不同类型车站和股道运用方案时的差异,从而提出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优化对策,以更好提升我国400 km/h高速铁路运营水平,推动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计算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的人因失误概率,以成功似然指数法(SLIM)为基础,采用二元语义和组合赋权法对SLIM进行改进。该方法从个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行为形成因子(PSF)。考虑到PSF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二元语义对PSF的影响程度进行表征,并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来计算PSF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成功似然指数,进而得出人因失误概率的量化值。选取高速铁路列车调度中常见的3个任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SLIM方法可以实现人因失误概率的量化计算,识别列车调度员人因失误概率较高的操作,可以为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人因风险预测和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速铁路列车乘客最优的上下车策略,选取CRH380AL型高速列车二等座车厢,构建乘客上下车策略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上下车策略,分析人员携带行李比例、上车人数的落座时间和过道密度,量化乘客上下车的效率和舒适度。结果表明:低密度时,乘客落座时间在双车门行策略和双车门倒金字塔策略下变化差异不明显。随着乘客人数和携带行李比例的增加,双车门倒金字塔策略的乘客落座时间最短。30人上车场景时,双车门倒金字塔策略车厢过道区域的最大密度和平均密度均为最低。在上下车人数为50人、携带行李比例为40%时,双车门倒金字塔策略的过道密度相较于双车门行策略和双车门斯蒂芬法策略较低,此时乘客舒适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体系。针对高速铁路的运营特点,将列车运行图在时间上分为高峰时期和平峰时期,列车类型分为A类、B类和A、B类混合型,分别计算列车出发及到达的6个均衡性指标,建立指标模糊评价矩阵,确定相应权重,计算出列车运行图的均衡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日本和欧洲等国家高速铁路的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指出其列车运行组织的实质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首先将运行图进行简化,构建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模型,将方案编制过程分为制订轮廓方案、铺画周期方案线、格式化编排3个阶段。为合理铺画周期方案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条件,分析论述了实现周期化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旅客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高速铁路列车服务旅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依据该评价体系建立高速铁路列车服务旅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所收集的有效问卷信息,得到关于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和福厦客运专线列车服务质量旅客满意度的量化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匹配现状,从固定设备技术条件、中速列车旅行速度、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移动设备技术条件4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采用两种速度列车共线运行时的合理匹配方案进行研究,分别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允许列车速度匹配方案。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两种速度列车共线运行时,宜采用300/200 km/h及以上、250/200 km/h及以上、200/140 km/h及以上3种列车速度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一体化、智能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理念,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面向路网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云计算系统的架构及功能设计,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自动编制核心功能,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概念模型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测试表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云计算系统理论先进、技术可行,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工作提供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节假日出行需求激增,为使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在尽可能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的前提下,以更灵活的调节手段优化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实现以最低成本提高客流服务水平,阐述节假日高速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借鉴国外灵活优化经验,以降低运营成本与最大程度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为目标,通过引入备选列车集合,将求解难度高的非线性混合整数模型转化为0-1线性规划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2015年清明节本线上行列车开行方案为例,对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进行验证,为高速铁路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客流激增,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繁忙高速铁路能力日趋紧张,需要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结构提升区间通过能力。阐述繁忙高速铁路运行图结构特点,以压缩无效时间为目的,给出运行图结构的优化原则,提出以运行线占用时间作为通过能力指标,以列车停站方案数、越行次数、区间群数、运行图四边形平均面积、运行线距离作为运行图结构指标。通过批量铺画京沪高速铁路若干客运区段列车运行图,形成运行图样本集,计算样本集中列车运行图的结构指标,分析列车运行图结构指标与运行线占用时间的相关关系。基于区间群数指标,设计运行图结构优化算法。研究表明: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结构存在优化空间,通过优化运行图结构,徐州东—蚌埠南区段本线高峰小时通过能力可以提高3对。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处置方案,是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地震发生后,铁路紧急处置方案的研究目标及其遵循原则,对设置紧急处置方案组织机构;建立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制定紧急处置应采取的措施和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以及灾后恢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辅助解决铁路运营中不同层次的规划和设计问题,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必要构建高速铁路行车仿真系统。在阐述国内外铁路行车仿真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高速铁路行车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并采用时间驱动机制描述行车仿真的工作流程,重点分析铁路行车仿真系统中复杂度最高的调度系统与列车运行控制2个核心模块,最后通过计算京沪高速铁路曲阜东—滕州东区段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对仿真系统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为铁路相关单位提供试验设计、线路规划、运营模拟、调度优化等方面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铁路长运距条件下,旅客乘车疲劳度成为衡量旅行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旅客乘坐高速列车出行舒适度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疲劳度指标权重,结合旅客疲劳度影响因素评价值计算方法,从乘车时长、乘车空间、空气环境、物理因素、个性化服务5个层面构建长运距高速铁路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以京沪和哈大高速铁路列车上旅客的疲劳度进行实例分析,得到影响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疲劳度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铁路客运产品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验证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拟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开发人机结合方式,辅助编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交互式系统,并已通过编程调试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