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视同内销时,其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以及如何抵扣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征、纳税双方的争论焦点。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只规定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范围,而未明确征税货物的进项税额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
《财会月刊》2012,(22):96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1号现将外贸企业未按期申请开具《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税额抵扣证明》(以下简称《证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凡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65号)、《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等文件规定,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税的货物、虽已申报退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增值税的货物,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同时符合要求的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65号)、《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等文件规定,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税的货物、虽已申报退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增值税的货物,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同时符合要求的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外贸企业  相似文献   

5.
视同销售与进项税不准抵扣会计核算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视同销售与进项税不准抵扣相关规定增值税就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额征税,采用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税款抵扣方式计算确定应纳增值税额,并进行会计核算。计算销项税额时应考虑视同销售因素。在计算允许抵扣的进  相似文献   

6.
“进项税额转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销项税额的界定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则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其与该项货物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问题、运费抵扣问题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问题等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会计实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增值税审计一般应遵循增值税的计税规律以确定审查环节,重点审查征税范围、销售额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结转与进项税额转出、应纳税额与出口货物退(免)税。下面仅对增值税中的销售额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抵扣时限与进项税额结转、转出的审计重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解析。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可归纳为:一是将货物(有形动产)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职工福利、个人消费等非生产性用途,要考虑货物的来源,如果货物是外购的,为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行为,需要将进项税额转出;如果货物是自产或者委托加工收回的,则视同销售行为。二是将货物用于投资、偿债、捐赠、利润分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包括总公司将货物移送分公司销售等,无论货物的来源如何,均为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俊 《会计之友》2012,(17):87-89
增值税视同销售、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与进项税额转出这几部分的内容是增值税会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实际工作中,也常令会计人员感到困惑。"视同销售"是一个税收概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会计销售,对它的处理涉及的是主体纳税义务的发生和当期销项税额的计算。"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和"进项税额转出"也是增值税计算中的两个重要名词,它们均涉及进项税额的计算,分别是主体在当期或者日后发生了税法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的情形,需要从当期或者日后购进货物或劳务用途发生改变时的进项税中给予抵减并计入相应时期所购货物或劳务的成本。为何要作此处理?三者的本质区别何在?文章将从内涵规定、税法解读、形式界定和会计处理几个方面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和进项税额转出这三个税收上的重要概念进行逐层辨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的异同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销项税额的概述 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一般纳税人外购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以及外购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遭受非正常损失时,所包含的进项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发生下列行为,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实行“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  相似文献   

13.
一、增值税审计的重点1、进项税额审计的重点环节(1)对进项税额抵扣时限的审计,主要是审查单位是否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计入当期进项税额的时间,国家税务局在《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确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时间为:①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②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购进的货物付款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③一般纳税人购进应税劳务,必须在劳务费用支付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2)对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审查,结合应交税金—…  相似文献   

14.
将外购货物用于抵顶工资或发放福利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增值税税法、企业所得税税法都规定视同销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但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举例对此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陈涛 《财会月刊》2013,(5):98-100
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中皆有各自定义的视同销售事项,与视同销售相近的还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因相关法规对这些事项的规定十分相似,极易使人混淆,因此如何在理论和实务中区分它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不同税种下的视同销售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进行了辨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货物”是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经常碰到的两个问题,并且由于其规定的特殊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常常容易将它们混淆。从理论上讲,这两者并不容易混淆。“进项税额转出”实质上就是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必须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贷方转出去,或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直接记入固定资产等有关货物的成本中.“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纳税人转移或使用某些产品时,必须按正常销售核算程序,计算销项税额。事实上,纳税人混淆两者并不是不能…  相似文献   

17.
郑艳茹 《福建审计》2000,(6):62-62,61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时间,即: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包括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货物验收入库以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相似文献   

18.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增值税是重中之重。对增值税的检查,除应把重点放在专用发票上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视同销售货物,二是不准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视同销售货物是指虽然没有发生一般意义上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销售,即没有进行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或有偿提供应税劳务的行为,但从纳税的角度来看,应作为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将视同销售的行为列为八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后,只要符合税法规定,就可以将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税款抵扣后的货物如果改变用途时,有关会计和税务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需要进项税额转出的项目,主要包括将已抵税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另一种是需要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的项目,主要包括将已抵税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无偿赠送他人等.  相似文献   

20.
外购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外购货物用于抵顶工资或发放福利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增值税税法、企业所得税税法都规定视同销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但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举例对此进行说明。例: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年11月将外购的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