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论坛”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会 ,主要就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的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和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所、近代史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单位的 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下面就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中心论吴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认为 ,批判欧洲中心论而创立一个中国中心论 ,这是不健康的。柯文和弗兰克都有这种倾向。不过柯文主要是要求…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 5月 13— 14日 ,“中国经济史论坛”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系列研讨会 ,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和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首都师范大学承办 ,近 5 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一、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总体评价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聚焦于明清时代 ,一方面与唐宋比较 ,另一方面又与同时期的西欧比较。比起前两次讨论 ,明清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高峰的意见发表得较少 ,而强调明清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与西欧差距的意见阐述得较多。李根蟠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试图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国内外动态研讨会于2005年12月3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动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财政部、中央党校、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近30位学者参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董志凯研究员概括总结了2005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现状与动态。主要涉及五方面的内容: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选题…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即将来临之际,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中国史学会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中国经济史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围绕中国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与创新,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近代中国微观经济分析与制度变迁分析,经济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诸多共讯。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史论坛”2 0 0 2年 9月 11- 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第二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是 2 0 0 1年 12月“论坛”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次研讨会的继续。会议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农业展览馆、首都师范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日本的 5 0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下面就本次会议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对加州学派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龙登高 (清华大学 )以“加州学派和研究范式革命”为题 ,介绍彭慕兰 (…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进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于7月13—14日在密云举办了“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创新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农业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经济发展比较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荧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3):136-140,160
1997年6月24日,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经济发展比较”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历史所、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经济发展的整体估计、战国秦汉与明清经济发展比较以及小农经济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者畅所欲言,讨论集中、热烈。下面就会议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一、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估计宁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指出:对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文革结束后曾经经历过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以后经济史热降温,一些学者的兴趣转变到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去,但到了新旧世纪之交,经济史坛又呈现了 一些令人所喜的现象,一是人们探索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中国经济史重大理论问题的热情在增长,经济史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 的生长点,研究在深入:二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后,一批重要的成果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百年回眸:李根蟠先生访谈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10月 7日上午,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部分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一行五人到了北京皂君庙社科院宿舍,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李根蟠先生,请李先生就本世纪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及其今后的走向发表看法。他的谈话实际上也涉及整个中国经济史学科以及史学的功能与方法问题。以下是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问:最近看到您在《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发表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一文,对中国古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清晰的概括,读后颇受启发。请问,您写这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4):176-176
1.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有关中国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信息,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1.
"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江西财大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史学会三家联合,于2005年5月13—17日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了“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俄罗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5月 2 7日至 30日 ,在厦门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史》三家杂志联合发起召开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学术研讨会。与会的 30余位专家学者直陈胸臆 ,各抒己见 ,审视了当前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也提出了重振经济史研究的诸多良策 ,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若干重要问题。一、振兴经济史研究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经济史研究曾进入一个辉煌期 ,但到 90年代以后 ,随着整体史的倡导 ,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经济史明显受到了冷落。与会者有感于此 ,检讨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经济史续有发展,经济史研究者在承继选题日渐细密化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探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史研究趋势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10周年写稿还好象是不久前发生的事,却又在庆贺它创刊20周年了。这10年,是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状况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史论坛”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商品经济”系列研讨会第二次会议,2000年6月13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外国的比较”。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史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等单位30多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下面是按顺序的主要发言内容(其中何兹全和严立贤两位先生的发言全文另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是科学研究灵魂,方法是科学研究得以实现的手段,一篇好的论文资料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经和方法则论文就失去了灵气,一个学科要发展,离不开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经济史作为一门 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学问,要想充满意活力,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对经济史理论创新的反思目的在于为经济史学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期盼望经济史研究在新的世纪里繁荣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总论蓝 鸥  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续有发展。学者们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兴致未减 ,回溯上个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另外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吴承明专文阐释经济史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追溯经济史学发展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主义的发展道路 ,并对理性主义作了深刻的反思 ,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理性化或现代化、历史一元论与中心论、历史的连续性等问题 ;他还对实证主义、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经济计…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经济史在我国史学中一向占有一种“一家独大”的特殊地位。“文革”前全国史学界曾就五个重大问题展开过持久而热烈的讨论,其中就有四个属于经济史研究(或者与经济史研究有密切关系)。“文革”以后的几次全国性的史学大讨论,也属中国经济史。但是在进入1990年代后,这个学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导致危机的真正原因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而唯一的克服危机的办法是不断地改进方法。国际经济史学近年来在应对“史学危机”方面所作过的探索和所获得的经验,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李(Daniel Little)教授对于海外(主要是美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近况作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现代     
中国现代经济史既是一门有丰富的内涵的基础科,又是随时代脉搏跳动的前沿学科。面对新世纪的开端,学科研究出现了跨阶段放宽,放长视野的趋势,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学者认真对待旧中国的经济遗产问题。而研究近代经济史的学者则将研究领域延伸到20世纪50年代。纵观2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资料,著作与改革吹也大量问世。不资料包括:《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卷、商业卷、劳动工资和职工保险福利卷、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中国物价出版社),多卷本《中国工业5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苏星,杨秋宝编《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经济发展50年》(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等。  相似文献   

20.
2017年3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组织的“2017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动态与前沿问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