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不应该让私人办银行?我个人认为这不该成为问题。WTO 有承诺,5年内开放,我们对外国已经开放的和将要开放的首先应该对国内开放。应该允许中国的国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融资机构。有些人对民间银行出现问题、出现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估计得偏高。实际情形不是这样。深入研究发现,真正的企业产生的不良资产比重是十分低的。比如浙江的一些企业名为信用社,实际上是私人银行,他们的不良资产的比重是相当低的。另外,既得利益者惧怕利益冲突,也是阻碍民营金融发展的一个原因。原来国有金融体制下的从业人员,面对新兴的强有力的民营金融竞争者,感觉到一种威胁。  相似文献   

2.
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无法实现其账面价值和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主要存在于应收账款,存货和各种投资以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相应增加,企业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沉重包袱和桎梏。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作为金融经济体制中一个特殊的行业,一直广受政府以及社会各经济团体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我国对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在持续进行中,信贷资产质量好与坏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稳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沉积的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改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然后主要从6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日趋完善,已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渠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冲击,加之金融部门自身行业管理的不足,导致形成极大的经营风险,从根本上制约和影响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以汾阳市农村信用社为例,1995年以来各项贷款外占为22977.6万元,其中不良资产7465万元,占32.5%;到1998各项贷款外占达成33482万元,尽管全市职工为化解不良资产尽到了最大努力,年末不良资产仍高达13523万元,占41.4%。1995年末历年应收未收结欠利息为3577.9万元,到1998年末达到6272万元,由于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导致亏损额高达3615万元,占到所有者权益的64.7%。  相似文献   

5.
魏建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2(4):10-15
日本进行了两次金融不良资产清理,第一次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仍然在艰难进行。第一次成功是因为政府清理的决心大、措施得当。第二次艰难则因为政府在经济制度的互补性逐步丧失导致生成不良资产时没有正视现实。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不良资产清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快速有效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我国处理不良资产方式相比,国际上做法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借鉴国际案例,对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不良资产的本质是配置不当的经济资源,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是其天然属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实现的过程,而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行为就是价值发现的过程,能否对金融不良资产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价,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不良资产能否成功处置。中国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是一个市场条件不完全的市场,卖方对金融不良资产定价起着主导作用。该文针对债权类、股权类、实物类资产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定价模型,并通过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分析来说明定价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对中国金融机构债务重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良资产处置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韩国作为一个较好处理金融危机的典型、其在债务处理方式、不良资产回收办法、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以及减少新增不良贷款等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它来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美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现阶段在我国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技术障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处置不良资产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老 《西部论丛》2003,(11):41-43
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其 主要处置措施 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按成因可分为泡沫崩溃型不良资产与经济萧条型不良资产。日本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相当符合正统的所谓金融自由化“送走了金融压制,迎来了金融危机”的理论推演。 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争取在入世过渡期内得到较好的处理。追究不良资产问题形成的根源,才能找到有效化解不良资产的途径。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揭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 制度变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起始于60年代的新制度经济学派通过对制度这一变量的分析,使制度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并且成为用来解释现实  相似文献   

13.
欢呼雀跃忧思进取从投资贸易输出产品,到投资直接生产,再到投资开设银行提供金融产品。中国资本在世界经济中不断涅槃升级,而中国民营资本,作为中国新钱里面的一支小分队,也日益活跃其中。全球投资市场流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钱……  相似文献   

14.
王延安  尚妍 《北方经济》2006,(14):54-55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在即,我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背负着大量不良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将要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同一层面展开竞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处理是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从证券化资产的必备条件入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同国外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实践,指出不良资产在我国不宜进行证券化。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解决方式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理论上的系统探索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计约1.3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从而拉开发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重组的序幕。这场不良资产“集中战斗”的成效和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意义十分重大。对银行不良资产大规模的重组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并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因此,借鉴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对我们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困扰和束缚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更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不良资产的成因,并提出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良资产处置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韩国作为一个较好处理金融危机的典型、其在债务处理方式、不良资产回收办法、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以及减少新增不良贷款等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有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近年来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作为处理不良资产主力军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其运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其发展趋势如何?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