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8年又是一个世界科技丰收年。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在众多领域向新目标发起了攻坚战,现将今年在世界上产生轰动效应的几件重大科技事件和在一些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简单介绍如下: 月球上发现冰态水 1月,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无人驾驶探测器发射升空,在对月球进行勘测活动中,发现在月球的北极和南极存在大量冰态水,其储量至少有10亿吨,最多可能达100亿吨,分布在月球北极近5万平方公里和南极近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据测算,这些冰态水能够供应1000户两口之家的居民社区享用一个多世纪,而且,不需要循环使用。这一发现有可能使人类向月球移民的梦想成  相似文献   

2.
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日前在京揭晓。 这十大世界科技进展新闻是:"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干细胞培育器官获重要进展;国际热核计划启动;最小发电机问世;人类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毕;首次发现宇宙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合成118号超重元素;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绘制出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基因"联系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作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4.
印度第一个探月飞行器——月船1号在月球表面发现有铁矿存在。这是探月工程有史以来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测到有铁以及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元素存在的证据。这一探测发现是由月船1号搭载的由美国航天局研制的月球矿物绘图仪(M3)所完成的。M3探测到在月球表面存在着类似于“辉石”的含铁矿物。  相似文献   

5.
科技商报     
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在多家科研机构、大学和新闻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首都的资深科技记者参与下,评选出了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一、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秋田纯等人发现二硼化镁可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体,高于此前金属间化合物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将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掺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由零下221摄氏度提高到零下156摄氏度。二、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又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纳米导线、以碳…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栾恩杰院士是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我国探月工程已实现“六战六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将为我们讲述哪些精彩的探月故事?记者:为什么要做月球探测?栾恩杰:我们从1998年开始,筹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时,就把空间技术,也就是火箭、卫星、地面设备等做了规划;还有一个是空间应用规划,也就是现在说的“通导遥”,  相似文献   

7.
科技     
《走向世界》2014,(1):8-9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高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探,同时也是1976年后人类探测器首次的落月探测。  相似文献   

8.
由科学时报社、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鲁北集团协办,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等 485名院士参加投票评选的 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评选结果如下: 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一、我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获得大面积推广,经专家验收,实收亩产超过 700公斤。这一成果对保障 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破译对虾病毒遗传密码,而国际同行仅完成了对虾病毒 1%的测序任务…  相似文献   

9.
科技     
《科学发展报告》透露,中国的月球探测项目将坚持开放性,工程的实施过程和科研项目都谋求广泛的国际合作。 有关部门将于今年正式提交探测使用的设备,“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明年年底可待命出厂。据月球探测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介绍,中国首次月球科学探测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以月球表面可利用资源的勘测为主要目标,探测重点包括月球三维影像获取、月壤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矿物资源分布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月球探测器携带的有效载荷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作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栾恩杰还透露,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生产基地已在天津建设,预计6~7年后能投入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12,(1):70-73
由《科技日报》主办、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部分两院院士、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资深科技记者和新闻网站主编共同评选出的2011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日前揭晓。此次入选的2011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既有如歼20试飞成功这样体现我国航空工业巨大进步的创新成果,也有如我国首次撤销国家科技奖这样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科技事件,更有如屠呦呦这样默默无闻赢得世界同行尊重的科学家。而入选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则挑战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极限,顶尖的科技成果让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赵昌会 《中国经贸》2008,(19):48-51
2008年具世界历史意义的十大新闻之首,看来必是美国金融危机无疑。 天翻地覆华尔街 华尔街和华盛顿在度过9月13-14日那个“工作日周末”之后.世界的脉搏立刻伴随美国的节拍而剧烈跳动。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08,(3):5-5
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举办的“2007年度十大农村科技新闻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以专家评选和网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2007年度十大农村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4.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5.
园区热点     
《首都经济》2013,(2):84-85
“万泰药业戊肝疫苗研制成功”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由昌平园企业万泰药业和厦门大学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与“神九”飞天、“蛟龙”潜海等共同入围。  相似文献   

16.
"嫦娥二号"的发射备受瞩目。9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启程赴西昌前夕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从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的登月愿景。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主流媒体约11亿字的语料分析得出的“2007年媒体流行语”出炉,十七大、嫦娥一号、华南虎、CPI上涨等词汇入选。本次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等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年度媒体流行语,也是以上机构第12次发布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科技商报     
一、“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二、2002年中国网络界十大新闻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公布四、我国软件人才缺口四十万五、人类IQ再创新高六、室内污染标准出台七、感冒新说  相似文献   

19.
印度“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以轻盈为特点,发射重量约1.3吨,比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都要轻,且燃料约占了探测器重量的一半。探测器造价约8300万美元,设计寿命为2年,它将在距离月球表面约100公里的轨道上工作,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科学家还将根据收集到的月球地理数据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报告》透露,中国的月球探测项目将坚持开放性,工程的实施过程和科研项目都谋求广泛的国际合怍。有关部门将于夸年正式提交探测使用的设备,“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明年年底可待命出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