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奠基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马克思呕尽了毕生的心血写作《资本论》,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1883年3月14日。对马克思留下的理论巨著《资本论》,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特别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地发表了马克思一系列经济手稿后,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和重要了。《资本论》方法的探讨是有待于加强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图就《资本论》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的叙述是针对是整部《资本论》而言的。文章认为其中的中文译文"本书"一词仅指《资本论》第一卷,与德文原文不符,更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是错误的。从方法论上看,仅仅从《资本论》第一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是错误的;从内容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的界定,若仅仅与《资本论》第一卷内容相关也是不符合马克思本意的。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整部《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即1~3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科学文献.1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具有重要开创意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就马克思主义几个组成部分来说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所以《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8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陈东 《山东经济》1996,(5):35-36
论如何对待《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陈东最近,学术界就如何对待马克思的《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先是崔之元发表了《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认为西方经济学目前正处于深刻的范式危机之中,接下来是樊纲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苏联范式”批判...  相似文献   

6.
方法论问题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经济学说的发展既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又离不开一定方法论的指导。在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经济学家各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形成不同的经济学说,方法论的发展同经济学说的发展是同步的。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本论》、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在长期批判性研究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论。当前,我们要深入研究现代社会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必须创造性运用并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此,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性、革命性、又必须了解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然而多年来,人们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及其方法论体系,大都是注重从《资本论》所体现的完成形态进行研究和理解,而对《资本论》以前内容丰富而精深的体现马克思经济学说及其方法论历史发展的经济学手稿,则缺乏应有的深入研究。刘永佶同志所著、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一书,专门从方法论及其历史发展角度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分析,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研究的内容。本篇是马克思关于利润理论的基本总结。前两篇阐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和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形成了一般利润率。这一篇则是考察一般利润率的运动趋势,以及这一趋势中包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系列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在总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到1883年3月14日生命终止的最后一刻,用了40年的时间,殚精竭虑,以他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作结果的睿智思考,构思并开始了《资本论》的创作。令他遗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得以完成,只是在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  相似文献   

9.
胡钧  陶玉 《改革与战略》2013,29(4):11-20
导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的现实意义从本讲开始进入《资本论》第三卷的学习。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的导读。为了使读者对《资本论》第三卷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本讲主要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资本论》第三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小玲 《南方经济》2000,(7):75-76,66
近 2 0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学界一直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即作为我国主流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如何发展 ?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应对方式就是 ,保留马克思《资本论》的内容作为基础理论 ,再加上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框架内作一些修正而已 ,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框架是相脱离的。近年来 ,有过许多经济学家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也有不少人尝试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或非主流学派 (如制度经济学 )的理…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的理论也日益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学就是百花丛中的一朵鲜花。我觉得,在研究世界经济学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曾写了大量的计划草稿。从这些计划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较完整的经济学思想,包括世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下面我们通过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的分析,来谈谈对世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一、马克思经济学计划手稿的结构及其特点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马克思从1857年到1867年的十年间写了十几篇经济学计划手稿。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基本上分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高校经济学院系加强和改进《资本论》教学对于夯实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意义重大.当前《资本论》教学面临的众多困境需要不断的改进来破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内容上要突出方法论和辩证法;处理好理论和现实以及《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作为一种凝结人的劳动力的"物",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控制作用。马克思称这种现象为"商品拜物教",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解读马克思对其的批判和破除方法,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由此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人类生活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丰富的内容。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1845年出版的《神圣家族》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他在1848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重温马克思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还很年轻,探索世界经济运动规律的工作在我国可以说是刚刚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我们研究世界经济的科学指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及其它著作中,曾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曾经设想,政治经济学应当分成五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就是“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第五部分则是“世界市场和危机”。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对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英国、德国、法国等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就马克思关于世界经济理论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王乃静 《山东经济》2005,21(2):128-128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巨著,都对其有过重要的论述,形成了诸多经济周期理论。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现象。从1994年开始,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经过近10年的努力,陆续完成了一批质量好、有创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国企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的战略维护期,我们必须坚定承袭党和政府在公有产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继续深入探讨有关公有产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如何既能搞活公有制经济,又能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和方向,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私有产权的研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究对象和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六篇,简称地租篇。马克思在本篇一开始就指出这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它与以往的土地所有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资本主义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来的,既不同于封建的,也不同于小农经济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工人阶级的胜利共产主义的建立只是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应该同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理论被实践在落后的农业国——俄国,在这里列宁重新诠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为工人阶级在世界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方向.本文在此首先探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其后主要讨论列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最后以此来看待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先在这里对《资本论》第一卷作简单的介绍。第一卷的名称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任务是研究它“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资本论》3卷29页)。这里所说的直接生产过程是与流通过程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