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时,已形成了自己对社会经济运动的总的看法,即基本经济观点。马克思的基本经济观点是写作《资本论》的前提,同时也正是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完成《资本论》,才使其基本经济观点最终验证并得到确立。本文对马克思基本经济观点进行了表述,阐述了他的基本经济观点的内容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有定论。只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写了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真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继续闪耀着伟大的科学思想光辉。马克思在这部“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中,阐述的货币理论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理论的指导方针。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伟大贡献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即全面、系统地完成了自己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用“全新”的观点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其职能等一般货币理论问题,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第一个在政治经济学上揭示了货币  相似文献   

4.
陈书剑 《金卡工程》2009,13(1):126-12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诞生的100多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在西方国家,与新科技革命相伴随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了许多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大。面临着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分析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论证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对于运用科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燕 《金卡工程》2010,14(2):306-306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国教材上却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保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性需要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创新。生产力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并且是决定着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因此拓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还应研究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贯穿于《资本论》全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灵魂。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作了深刻的研究,有十分精透的论述。尤其是对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特色之一的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证券市场,有很独到的见解和阐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股份制度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充分肯定地指出“股份公司的建立使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在当前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阐述不一。有的是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论证;有的是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表述;而有的则采用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提法;还有的是先讲马克思的“四环节”说,再讲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的“三方面”,然后说明二者并不矛盾。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不单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国民经济的调节机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就这个问题,作了原则上的论述。他说:“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686页)银行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为什么对整个经济起调节作  相似文献   

11.
李楠  杨阳 《金卡工程》2010,14(9):362-362
资本主义的实现,必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并且社会中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二者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社会经济现象,虽然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但是这种状态是否能够定义成资本主义萌芽,本文认为不能。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2014,(5)
正《狂人、知识分子和学信涂鸦人》(以下简称《狂人》)是一本文笔流畅通俗易懂的美国式政治经济学读物。我们中国的读者都学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了解马克思之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知道那是一种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科学,而这本《狂人》,让我们了解了现代的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探索政治变动背后的经济驱动力,是经济驱动力动机产生源头的科学,总之是将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进行融合研究的学问。在这样的视角下,一切政治变化最终都受物质利益规律驱使,而举凡选民、政党、利益集团、政客等等政治市场上的微观主体,都不过  相似文献   

13.
<正>职能是指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  相似文献   

14.
货币推动力论,是对货币推动经济增长的客观经济力量的探讨和认定,旨在把握货币推动力作用规律,从而确定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以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一、货币推动力论提出的依据本文提出货币推动力论是依据以下几方面理论和事实。1.马克思关于货币推动力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了货币推动力的思想,他说:“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产生于以往的社会形态,又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对于它以往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的分析,可以了解它的产生、并揭示这一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不单纯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国民经济的调节机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作了原则性的论述。他说:"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他在《关于银行政策的提纲》中明确指出:"银行政策不限于把银行国有化,而且应该逐渐地。  相似文献   

17.
蔡庆迎 《甘肃金融》2010,(11):31-32
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包括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简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实质,资本积累量的衡量,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马克思对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论述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三部分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的积累,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为了追逐价值增值,进行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加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对公允价值内涵及特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是价值还是价格、价格与价值会计计量比较、利润体现社会关系及公允价值计量利润的缺陷等五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并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本质其实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具有内在联系。《资本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为“三个代表”提供理论依据,“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新概括。“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资本论》所体现的思想,因此二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要研究股份金融,首先要研究什么是股份经济。对此,马克思曾作过论述:“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资本论》第3卷第2498页)又说:“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本身,还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式上发展了这种对立。(《资本论》第3卷第497页)对马克思的论述,我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方面是说股份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就是:“由资本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另一方面,从股分制本身分析,它并不能克服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间的根本性的矛盾,就是“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性质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