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7年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重大突破,在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可以说,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正在发生模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联企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从企业开始根本改造整个经济机制,而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则从简单的扩大企业对指令性计划的执行权。  相似文献   

2.
本书由苏联著名经济学家阿·格·阿甘别吉杨主编,这是一本有相当影响的专著,从理论深度论证苏联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以生动的实例剖析苏联经济管理的弊端,追溯改革的渊源,明确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管理的改革,就是改革经济机制。全部从“概论”着手,分“经营机制的理论基础”、“集中计划领导的经济方法”、“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时代以改革为旗帜,正引起世界的瞩目。本文就他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表几点评论。一、改革的历史教训纵观苏联战后的经济发展史,大体可以说每隔10年便有一次改革。这就是50年代后期由赫鲁晓夫领导的改革,6、70年代由勃列日涅夫领导的改革和当前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外经济联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8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的《关于完善对外经济联系管理的措施》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有效的对外经济综合体系;使更多的企业和联合公司有权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与外国单纯的贸易关系转入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完善计划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攻坚的目标之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了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1.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搞活?我的回答是,又能又不能。例如英国的国有企业,可以说通过私有化搞好搞活了。但是苏联的国有企业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搞好搞活。俄罗斯实行私有化,至今也未能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可见,私有化也不是改革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唯一的道路。也有先没有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后来搞得比较好的。如东德,和西德合并后两年国有企业也没有搞好,但是现在情况比较好了。因此,我的结论是,国有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一再强调要“全面变革经济机制”,要“全面的系统的变革,而不是局部的细小的改善”,并且阐述了这种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表现或反映。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日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实践日益要求改变"苏联模式"的经济学理论,要求有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创立出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人在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但其间有关市场经济的规律、机制、运行等  相似文献   

8.
苏共中央1987年6月全会以来,苏联理论界更趋活跃,对过去一直避而不谈的计划与市场等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四大智囊人物之一Γ·波波夫最近发表文章,主张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一、苏联目前的市场状况波波夫认为,苏联目前有四种市场。1、有计划的市场,或者叫供给体制,它是集中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这种市场是按固定价格出售和购买计划规定的统一调拨商品。价值规律在这里不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省供销社系统企业围绕着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个根本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四项改造",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分层次、多形式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开展社有企业改革,加快基层社发展步伐,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苏联东欧学会于今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济南召开了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业务部门的学者、研究人员共50余人,提交论文35篇。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专题,现择要归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最近,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7年——下同)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分别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提出了一项社会经济改革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是在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和斗争过程后提出来的,无论从它的提出过程还是本身的内容看,都反映了近年来苏联的社会经济形势,是苏联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发展的结果。一。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当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正确认识与合理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集中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关系,是苏联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应以新的眼光看待集中制与经济组织自主权相结合的问题。这之后,苏联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苏联最近颁布的《根本改组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中,将经济管理中的集中与自主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在十月革命后的几十年间,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原苏联是一个相对保守与封闭的国家,它一直徘徊在关贸总协定之外,直到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推动旨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此,苏联提出了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并于1990年5月取得了该协定观察员的地位.该观察员地位从1992年起由俄罗斯继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6月向关贸总协定总干事珀杰罗递交了俄罗斯入关正式申请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类似的路线,只是最近它们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行进了。改革的接力棒被中国甩掉,又被苏联拾起。戈尔巴乔夫竭力使苏联朝着邓小平曾力图引导中国向之前进的那个方向前进,只是戈尔巴乔夫还未能使苏联走得象邓小平使中国走得那样远。苏联遇到的经济问题同中国面临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过,两国实行改革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振兴经济。中苏两国都发现,由中央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的办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它们一直在想办法改革自己的经济,使之能反映市场力量,同时又基本上保留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15.
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在提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改革的方向和任务的同时,对于价格改革也提出了要求。价格问题一直是苏联经济学界长期讨论、分歧较大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二十七大前后,在苏联出版物上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目前讨论情况看,苏联经济学界在诸如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体系的调整、以及如何增强价格灵活性等主要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自六十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各种不同的观点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并向实践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贇 《科学决策》2003,(7):34-36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可以用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经典话语来概括.在这一话语中,包含了效率和公平两大改革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重新确立利益驱动机制的合法性;再通过社会--政治的公平机制,实现财富的合理分配,防止两级分化,使得做大的蛋糕"利益均沾",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这两个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优势就都体现出来了.二十余年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多大程度上由一种价值取向成为了现实呢?  相似文献   

17.
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九条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有制关系1.所有制变革。20世纪80年代,由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开始,蔓延到苏联的"市场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全相同。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行国家所有制并发展市场,取消命令经济。改革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彻底。从中得出的第一条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效能的市场或者说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所有制结构、财产所有权结构中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和财产私有权的支配地位。这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有制所有权结构中的地位,不是以其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8.
魏婕  李勇 《山东经济》2013,(1):24-29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的高增长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奇迹"的真实图景探讨尤为激烈,而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解释和判断。面对新的情景和发展阶段,未来机制转型是关键。对寻求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基本逻辑思考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找寻到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增长机制,并最终超越东亚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作了不少局部性的、探索性的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一直受排斥商品经济的"左"的理论观点的束缚,在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基本上仿照苏联三十年代形成的经济体制的模式,于五十年代初形成了一整套以产品经济和决策、管理的高度集中统一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开始的长达10年多的经济转轨历程,针对经济转轨中突显的二大现象"影子经济"和"外资流入状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社会形态下,影子经济的运作和外资流入的增加促使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历程进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本文针对转轨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从改变俄罗斯最基本的私有化制度,法制制度,国内的经济投资环境等方面出发,进而提出合理且有效的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