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芮希 《魅力中国》2014,(15):78-78
现代社会中,媒介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具有潜在的、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和建构力的社会组织。它以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代媒介的首要文化功能,便是选择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响。社会性剐来源于社会文化建构,大众媒介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不仅再现了社会性别的状况和地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同时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本文以女性电视频道节目为分析对象,剖析女性电视节目中的“男权女色”现象,并建议以社会性别意识平等的角度进行干预,改变“消费女色”现状,使之更多地成为彰显女性魅力.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赵淼 《魅力中国》2014,(5):299-299
“拟态环境”是媒介呈献给受众的媒介现实环境,在信息社会中,区域媒介形象越来越成为真实的区域现状的替代品,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主要理论来源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受众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建构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需把握好传播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冬可 《魅力中国》2012,(29):188-189
媒介素养是人们对媒介资讯的解构和建构能力及利用多种手段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本文以河南农村为倒,从四个层面详细解析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的现状,指出该群体已有的媒介素养基础以及亟待提升之处,力图对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勇 《黑河学刊》2008,(6):51-54
媒介审判是犯罪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媒介审判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背离。建构“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媒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增强法制意识,加强新闻报道的专业主义,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英才 《魅力中国》2011,(15):101-101
专业院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选择和改造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同时学术理论在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陶艺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这一时期以学院派观念艺术为代表的陶艺新秀的不断涌现。我们叫做当代陶艺时期。这样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董小玉  宛月琴 《改革》2013,(2):88-97
1978年以来,《人民日报》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予以持续关注。通过主流政治文化生态视野下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即"生存者"形象—"发展者"形象—"融入者"形象,反映对农民工群体的话语意识的建构。党报视野中的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塑造、农民工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薛颖 《魅力中国》2010,(32):3-3
大众媒介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媒介与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均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度。社会环境的改变在不断地作用于媒介发展,既在宏观层面上制约着媒介的整体发展水平,又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制约着媒介传播的实施。而随着媒介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范围也空前扩大。本文将从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传媒革新带来的影响及传媒发展对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着手,对其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9.
以务农为本的农民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农民在中国社会的声音极其微弱,社会为农民呐喊的声音也远远不够,在大众媒体上基本处于失语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有多个视角,但在媒体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其深层经济原因是农民在媒介失语的关键。因为媒介表达语言权是媒介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资源,而经济弱势则是农民失去媒介表达话语权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公共传媒的媒体应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社会责任保持平衡,负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介的社会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加强,公益活动对于媒介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新闻媒介的公益活动逐渐走向了理性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道路,媒介的现代公益活动表现出活动策划与策划报道相配合,以情动人,唤起社会关爱,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提高影响力、塑造媒体品牌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的独特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呈现出的独特景观:媒介外生态表现为社会、自然环境优越的特色;媒介内生态表现为刻本众多、以白话小说刊刻为主的特色,媒介新生态表现为受众需求支配下的通俗化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负面效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韩卫娟 《黑河学刊》2010,(1):141-143
品牌消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消费现象之一。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品牌消费,从自我认同理论来看品牌消费的深层原因,培养理论看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在现代消费社会,品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成功地解决了现代社会人的自我认同问题,加上品牌制专业的传播技巧,在这样推与拉的作用力之下,品牌的威力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3.
陈兵 《北方经济》2011,(15):75-76
品牌定位的出现,是媒介品牌建构的需要。美国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和乔瑟米赛勒认为:"品牌定位能突出品牌识别的焦点。它确定了传播目标,即什么样的信息最能体现差异化,最吸引目标市场。"媒介品牌定位能为某个特定的媒介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定位(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媒介产生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媒介的本质:即不论媒介在现在或是将来会对整个社会及人类发展起到何种功能与作用,它的本质仍然是工具而已;探讨了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认为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媒介的形态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5.
周芳 《中国经贸》2010,(12):129-129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密切关联。从文字的诞生,到现如今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变革始终伴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发展,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无限放大。  相似文献   

16.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技术的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媒介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反之媒介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实现社会身份转换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这一称谓既表示了一种职业。同时又表达了一种社会身份属性,作为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种社会身份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份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份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18.
胡莎 《魅力中国》2011,(15):367-368
目前,“大众媒介的低俗化”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大众媒介发展速度越快,取悦受众的低俗化现象越来越凸显。本文从大众媒介低俗化的突出现象、原因和整治方面进行浅析,从整体上来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形态,还推动了媒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技术赋能,媒体协同治理经历了从舆论监督型治理、协商对话型治理、开放考评型治理的线性逻辑到融媒体非线性逻辑的演进逻辑。融媒体以一种工具形式内嵌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促成社会治理主体以媒介为中心结成复杂的依赖关系;而媒介也得以介入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中,并最终实现以“治理媒介化”为目标的媒介技术与治理靶向的深度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