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心。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些来自企业内部,有些来自企业外部。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企业从创新主体意识、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创新支持力度、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企业对市场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和反应,对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有准确的把握,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我国企业已具备了创新主体的一些表征,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技术创新主体。为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当前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政府的扶持力度,造就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队伍,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腾 《经济师》2000,(12):34-35
一、利益机制障碍当前 ,制约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障碍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障碍应该是利益机制问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也是最大的收益者。但技术创新不仅给企业带来收益 ,而且为政府和社会也带来收益。把创新行为的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区分开来 ,政府和社会主动成为创新风险承担主体的一部分 ,投资者承担部分或绝大部分风险 ,不仅可以合理地分散创新风险 ,减轻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 ,而且可为各投资主体带来相应比例的高额回报。当然 ,投入与承担风险是成一定比例的 ,投入多 ,风险就大 ,投入少 ,则风险就小 ,即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期望收…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创新溢出循环模式的双主体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技术创新溢出循环模式的基础上,构造技术创新的企业、政府双主体决策模型。政府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决策,而企业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决策,竞争还是双赢取决于两者的决策与协调。通过构造技术创新的迂回生产函数,简化政府与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循环模式,研究了税率、政府支持系数、技术创新溢出乘数、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决策与政府支持创新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秦宪文 《生产力研究》2003,(2):148-149,164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 ,它以技术突破为基础 ,以市场接受为准绳 ,以企业为主体。我国企业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障碍是体制约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努力要向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就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1.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对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技术开发的重心在逐步从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但是,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技术创新应有的动力,主要是中小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没有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现既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也不是创新投入的主体和收益分配的主  相似文献   

7.
尹忠萍 《经济师》2002,(10):270-270,272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 ,它以技术突破为基础 ,以市场接受为准绳 ,以企业家为主体。我国企业家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障碍是体制约束。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努力要向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李昱 《经济纵横》2012,(10):53-56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东京议定书》规定,世界各国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保护自然环境和全球气候的责任,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新能源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和外源性融资显然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资金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而财政发行碳国债就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进展如何,不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取决于创新活动中政府制度供给是否到位.鉴于目前存在的一些体制障碍,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和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将应用型的科研机构转化为企业这一改革基础上,根据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特点,分类重组科研机构并且健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机制;建立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投资制度,实行科技投入资本化运营;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政府和各创新主体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由于政府行为的"诺斯悖论",有必要界定政府的参与维度.  相似文献   

10.
确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从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视不够;在产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引进技术消化不良,二次创新能力欠缺;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虽然中小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性正在增强,但离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还存在差距.要强化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需要整合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政府创新资助的有效性,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882家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时空演化特征,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剖析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投入强度最大;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趋于均等化,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③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中心-外围”特征显著,中心省份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外围省份多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④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⑤政府创新资助对东部地区、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引领发展背景下,各地区呈现出创新竞争发展格局。基于2013-2019年我国各省市设立的科技创新目标,结合城市面板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实证检验地方科技创新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但创新产出目标约束和创新企业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无显著影响。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通过扩大财政科技支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同时,采用门槛模型考察创新投入强度目标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发现当创新投入强度目标超过门槛值2.8%时,会抑制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13.
纵观英国2010年的科技发展概况,财政紧缩成为英国科研投入的“紧箍咒”。尽管英国把科学研究经费保持在原来的464亿英镑水平,这意味着英国的核心科研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笔者认为从整体上对英国未来的创新不利。英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科技举措,其中包括稳定核心科研经费、设定技术移民限额、发布国家基础设施规划、支持企业行动和计划、筹备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投资银行等,举措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纳入企业微观行为的分析体系,根据《2012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和《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等统计资料,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两种影响机制——企业"主观"投资偏误形成机理和"被动"投资偏误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对政府行为的理性预期,减少其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判断,抑制了企业由于"主观"投资偏误而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低下、产能过剩现象;(2)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增加了政府干预土地要素市场的成本,继而减少了企业因政府干预土地要素市场而产生的"被动"投资偏误,产能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广泛存在。建立纳入财政支出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支出竞争的企业投资决策计量模型。结论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对地区投资行为影响具有差异性并存在长期效应。为实现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良性发展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利于提高地区整体投资环境的领域,同时继续完善中央和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仍属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为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加大对其创新研发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对帮助其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深市中小板上市企业中筛选出了471家企业在2014—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政府资助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研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的资助政策在整体上对科技研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创新研发的产出没有直接影响;只有对科技研发人员进行投入才能给创新产出带来积极影响.因而,政府资助应该着重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8年沪深上市企业年报文本,运用计算机文本挖掘技术并结合情感分析,测算企业发展预期指数,进而揭示企业发展预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企业发展机遇预期、前景预期、计划预期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风险预期提高会抑制创新产出,但没有证据支持资金预期对创新存在影响;②基于财政刺激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并未显著放大企业发展机遇预期、前景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未缓解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但会强化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有利于强化企业机遇预期、前景预期、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未缓解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③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发展机遇预期、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未强化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④不同行业性质和股权性质下企业发展预期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建设。1953年,美国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鼓励小企业参与联邦层面的技术创新活动,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法律、财税政策、政府采购、配套服务体系为一体的小企业创新体系。在这套体系下,美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私人投资者及小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美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美国政府为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环境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投融资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玲  童倩 《技术经济》2010,29(4):34-40
本文结合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的Eview5工具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各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资本在城市污水处理投融资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起作用已经超过政府资本;政府资本效用的下降,说明了政府资本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但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监督管理的角色不会变。接下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融资模式将以市场化为主,政府资本为辅这一基本思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由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通过采用积极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发展信息通信和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转型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爱尔兰以创新为发展源泉,实行开放型经济,利用技术预测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大力扶植本土企业并为高科技创业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促进大学与国家科技园的密切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爱尔兰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