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比较法视阈下的开发风险抗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风险是生产者免于承担产品责任的抗辨事由之一。如果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即使其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认识到产品存在的缺陷,生产者也不对该已投入流通的产品致人损害承担产品责任法上的赔偿责任。美国、欧洲各国均确立了开发风险的抗辩事由对严格责任绝对化的倾向予以遏制从而对严格产品责任原则的严格程度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比较分析国际上产品缺陷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法中产品缺陷认定标准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固有不足,并结合国际产品责任立法的趋势,对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试论对我国产品缺陷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制度的核心。本文从分析产品缺陷的含义及认定标准入手 ,以期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制度 ,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史晓娟 《经济师》2004,(10):61-61,6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是承担产品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了产品缺陷定义的基础上 ,对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对我国《产品质量法》第 46条进行了反思 ,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讨论群体机会集内由经济发展、收入状况、技术水平及产品特性等因素决定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价格偏好、产品供求弹性和行业生产者的新技术敏感度对选择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缺陷界定标准的影响。论文在对中美两国现行产品责任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借鉴克莱因的市场绩效与质量保证模型 ,建立了产品缺陷界定标准模型 ,论证产品责任制度的产品缺陷标准界定是在机会集约束下 ,群体内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剩余最大化原则所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段晓娟 《财经问题研究》1998,(8):78-80,F003
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陆续在一些法律中作出了对产品责任问题的规定,但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产品责任法,就是在已有的关于产品责任问题的法律规定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拟就如何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作出探讨,将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论述:建立统一的产品责任法,产品的概念,缺陷的概念,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产品责任的主体,赔偿范围,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7.
杨玲 《时代经贸》2010,(20):133-134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屡屡出现的产品责任问题为出发点,提出要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和落实产品责任赔偿就必须引入市场的监管因素,即产品责任保险。文章首先明确了产品责任和产品责任保险的含义,简要介绍了我国产品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接着重点分析了产品责任保险实施之后对消费者、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而提出了产品责任保险的实施框架以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品召回制度中发展缺陷抗辩存在与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祥佑 《现代财经》2008,28(4):83-87
产品召回制度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产品责任制度的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前者属于公法,后者属于私法.抗辩作为对请求权的对抗,是民法中的概念,不可能在公法中存在.产品召回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产品中存在的系统性缺陷,保护公共安全,而发展缺陷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系统性缺陷,其中不可能有发展缺陷抗辩存在的空间.发展缺陷抗辩有助于厂商免除或减轻其产品责任,而不可能免除或减轻其召回义务.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发展缺陷抗辩的成立与否还须以产品召回义务的严格履行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唐锋 《经济论坛》2010,(11):59-63
"产品责任风险"是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之一。由于出口产品所面向的国家往往在产品责任方面有严格且完备的法律体系,缺陷产品可能引发巨额赔偿,从而对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型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产品责任风险值得引起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进行对策研究。由于美国的产品责任体系是最为完备的体系之一,而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本文主要从美国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着手,分析美国产品责任案件赔偿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重视不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屡屡出现的产品责任问题为出发点,提出要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和落实产品责任赔偿就必须引入市场的监管因素,即产品责任保险.文章首先明确了产品责任和产品责任保险的含义,简要介绍了我国产品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接着重点分析了产品责任保险实施之后对消费者、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而提出了产品责任保险的实施框架以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汤明润 《经济论坛》2014,(7):159-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进行研究。文章在介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是由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因此产品存在缺陷是构成产品责任的一个必备要件。产品缺陷的相关问题,不仅是诉讼中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也是法官关注的焦点,更是实现责任控制、防止过度归责的一道“安全闸”。从产品缺陷的概念、分类以及认定的法理依据着手,我们可以逐步分析产品缺陷问题,这对解决我国产品责任法存在的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段卫华  王强 《现代财经》2006,26(10):57-60
在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案件频发的今天,必须强化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立法目的。我国产品责任法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刘芳 《时代经贸》2006,4(Z1):34
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分散在《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的相关法律条款构建了我国的产品责任制度.与产品责任相比,产品质量责任是由我国《产品质量法》新规定的一个概念,两者的性质不能等同.笔者认为从法律责任的概念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来看,产品质量责任应当是一种公法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中对生产者和销售者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利益。该文通过对利益平衡理论的分析,阐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仅存在个体利益的对立和协调,还需要整体利益的统一与维护。在产品责任领域适用严格责任,应该对责任主体和适用范围等有所限制,否则就会导致严格责任的泛化,偏离其应有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产品责任制度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司法判例中.伴随着20世纪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扩大,各国有关产品责任制度的立法也逐步走向了成熟和完善.而至今我国没有关于产品责任的专门立法.文章立足于我国现行相关产品责任制度的立法.并结合我国十几年来有关产品责任制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借鉴外国产品责任立法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来探讨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为现实背景,在现有产品层次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产品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中的安全、保证和功能三要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最为显著,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的履行视角回归到产品本身,并重点关注产品安全、保证和功能方面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废弃产品问题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在消费后阶段所凸显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即废弃产品问题,源于产品的资源性和潜在污染性,自然处置方式的不能和焚烧、填埋处置方式的不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念的提出为废弃产品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合理的责任承担主体,减轻了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为通过立法建立具体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供了雏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施行回收处置方式是破解废弃产品问题的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19.
肖娜  田韶华 《经济论坛》2008,(4):129-130
近现代法律关注的一直是有形物质产品的责任问题,对信息产品的责任问题的研究仍较匮乏,随着信息产品致害案件的大量出现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信息产品责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信息产品责任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以及法理基础,而且也是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谷素红 《生产力研究》2012,(4):116-117,71
在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缺陷是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法律对于缺陷的规定过于抽象,使得产品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有效救济受害人的作用。文章在现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缺陷认定的考量因素问题,以期裨益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