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为增加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提供了更有利的制度环境,但股改并不能解决社会公众股东利益保护的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甘霖 《财经论丛》2006,(2):98-101
本文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主体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不同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会计处理的实质应该一致。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对其支付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非流通股股东应该重新确定股权投资差额;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其所收到的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其承担了股改费用,则股改费用应该冲减股本溢价,而不能作为费用。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2005年年底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使上市公司股改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得以明确,而且使得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股改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是否影响其当期业绩等争议得到暂时的平息.  相似文献   

4.
余俊 《中国商办工业》2008,(10):243-244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问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蔡珠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74-175
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和股改后的现金股利政策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股权结构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更多的公司分配了低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了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过分偏好,各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5年年底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使上市公司股改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得以明确,而且使得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股改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是否影响其当期业绩等争议得到暂时的平息。  相似文献   

8.
张忻 《华商》2008,(6):30-3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结合股权分置改革问题进行事件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流通股股东在股改中是否获得超额收益率,信息泄漏和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以及投资者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所表现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大小非"问题的确是中国资本市场绕不开的一个坎。其实,股改的本质是一个契约,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就非流通股股东的流通权达成的补偿协议。按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吸收了理论界和市场人士对相关方案设计的成果,并在可操作性上有新的突破,但国家对股改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尚未给出明确规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股权分置涉及到的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涉及对价问题的会计处理,财政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虽然股改本身是一个短时期的经济行为,其会计处理也为短暂的经济问题,但未来还将出现大量的这种"个案",因此,笔者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财经资讯     
摘自《经济日报》国资委规范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应当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和A股市场流通股股东意见基础上,研究制订符合上市公司及自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作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这一现象能否得到改善呢?从博弈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其改善程度则主要依靠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度和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从报表数据符合配股的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公布股改方案的批次出发,研究这些公司在股改中的批次特点,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是否依然具有融资偏好,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吸收了理论界和市场人士对相关方案设计的成果,并在可操作性上有新的突破,但国家对股改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尚未给出明确规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股权分置涉及到的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本文在回顾了股改历程之后,对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并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展望了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A股证券市场的重大制度变革,中国证监会通过赋予A股市场流通股东表决权的方式,建立市场化协调机制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改实质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两个主体之间进行一场平衡股东利益的博弈.在试点股清华同方的对价方案表决中,清华同方高管在沟通会上曾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此方案被否决,近期内不会有备用方案出台,中小投资者将与大股东一样受到伤害.可见,在股改中,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存在最后通牒博弈.本文拟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模型,探讨在当前证券市场股改中的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今年第二批试点方案已经全部推出,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全面铺开中。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股改中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因此,股改的会计问题还在各界的争论之中。其中,会计上争议最多的是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是应计入费用还是资产及相关账务处理问题。对此,有人认为应该计入资产,作为一种追加的成本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也有人主张计入费用,在支付对价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还有一些人的观点是,按照过去的经验,由于政策变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支出问题,是在合并报表的过程中核销掉,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理由,究竟哪种处理方法合理?什么样的方式对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影响较小,更符合现行的会计准则呢?笔者对此提出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和股东结构,对股利政策制定也产生影响。以中小板2008—2011年所有上市交易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改后股利政策呈现的特点以及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詹浩勇 《商业时代》2006,(15):71-72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须协商一致提出股改方案。由于控股非流通股股东与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微妙复杂的关系,会出现其意见分歧阻碍股改的情况。为此,可通过继续协商、回购部分非流通股股份、召开相关的临时股东大会、发挥证券监管机构的引导功能等应对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