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祖伟 《经济经纬》2007,(1):35-39,43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快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行QFII制度对我国利率和汇率政策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红  杨春雷 《经济师》2003,(8):229-229,231
QFII制度的推行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问题 ,包括QFII制度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定带来的问题等等。文章介绍了QFII制度的资本流动机制 ,分析了QFII制度对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影响 ,提出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采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两阶段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同时在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自身的解释能力占到82%。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我国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与审查,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引入中间品生产贸易、出口品定价方式变动、资本不完全流动以及冲销干预的开放新凯恩斯模型,在外国进口关税冲击环境中,在不同程度的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1)货币国际化通过提高出口品本币定价比例,降低了因外国关税冲击导致的本国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2)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能够提升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3)随着汇率管理的不断放松,相较于最终品,出口中间品本币定价比例提升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因此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应坚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并重视出口中间品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运用STR模型就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同的中美利差水平下,各影响渠道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当前背景下,中美利差位于低位区间。利差对资本流动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而宏观基本面和汇率的当期冲击效应并未发生变化,但其影响持续期显著缩短;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负向影响则有所加剧。针对这一结论,从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监测、分析;保持汇率稳定,妥善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保持良好投资环境和经济基本面三方面提出建议,以缓解未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及停止缩表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可能造成的外流压力加剧、波幅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9,(8):36-52
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本文从短期资本投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短期资本流动与即期汇率、汇率预期、利差、证券市场股指收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差异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TVP-VAR模型分析了短期资本流动的套汇、套利和套价行为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套汇动机的形成要兼顾即期汇率和汇率预期,风险溢价水平须达到门限值;短期套利动机因为中美利率变动同步性降低而始终存在;套价动机在大宗商品市场强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抑制了短期资本流动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套价行为。短期资本对汇率的冲击在2005年汇改后表现出对汇率弹性的敏感性,对中美利率变动的冲击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渐进特征。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应对短期资本流入冲击时表现出分流效应,存在套价动机的市场之间长期表现出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以及央行在面对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金融体系变迁等情形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及其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得以加强;在开放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受国内外利差、资本市场溢价、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的影响。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本文在充分考察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紧缩效应、国际利率的影响以及价格扭曲效应为外部冲击所放大等典型化事实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外部冲击影响国内通胀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调整要素价格抑制投资需求膨胀,以及提高汇率机制弹性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之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将是治理中国通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纷纷签订各种国际环境协定,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本文对国际环境双边和多边协定的制定和签署进行了经济效应分析,指出国际环境协定的实施将对各国总体的经济福利、国际资本流动、各国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保科技进步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尹剑峰  叶广宇 《技术经济》2020,39(10):99-1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企业界开始掀起了一股国际化经营的热潮。由此,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首要环节的国际机会识别开始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国际知识吸收能力的视角研究了管理者先前知识对国际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问题。基于265份国际化企业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变量间的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先前知识对国际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国际知识吸收能力在先前知识与国际机会识别关系中起重要中介作用;(3)环境动态性在国际知识吸收能力与国际机会识别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刘萍 《技术经济》2006,25(9):62-64,9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劳动力流动的成功经验,遵循劳动力流动的普遍规律,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第一封垃圾电子邮件发出于1978年5月3日,发件人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一名营销员,收件人为美国西海岸大约400名客户或潜在客户,内容是邀请收件人参加一场产品推广会,期间供应一顿免费午餐。自第一封垃圾电子邮件发出以来,垃圾电子邮件给全球网民带来困扰已有30年之久。期间,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垃圾电邮制造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垃圾邮件战”。许多国家出台相关法案,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森林政策对话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森林问题的内涵和特点,存在的分歧和分歧的实质。国际森林问题分为森林本身问题、森林相关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导致森林本身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四个层次,超越了森林经营和林业行业,并将国际和国内林业政策对话有机结合起来。国际社会在森林本身存在的问题上有较多的共识,然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问题成因的认知上分歧很大,而就主权、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等解决森林问题的手段等分歧更加明显。其分歧体现了参与各方的立场、视角和利益,客观反映了当下尚不具备达成全球法律约束力森林公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under global operation. What coming with it, on one hand is chance and opportunity; on the other hand is risk and uncertainty. This paper aims to specify the potential and current risks and uncertainty that may be met i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n seeks some practical methods to dodge and solve them.  相似文献   

18.
高鸿  黄培红 《经济师》2008,(10):62-63
文章从研究我国征信市场现状入手,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提出发展征信业务的模式,重点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shows that global pollution need not rise under free trade in goods and/or emissions even in the complete absence of income effects.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cross the countrie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pollution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and, thus, generate the possibility of increasing world output and incom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world pollution by shift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polluting good from the country with higher pollution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to the country with lower one. We show that free trade in goods and/or emissions can induce precisely such a shifting of production with the country with great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exporting the polluting good.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a first-best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global pollution in which each country or group of countries is better-off.  相似文献   

20.
空间探索既复杂艰巨又耗资甚大,因此,世界各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难以独自开展,中国概莫能外。当前,国际空间站运行形成了以美国主导,各国"精诚合作"的管理模式。美国作为国际空间站的发起国,通过与俄罗斯等成员国的密切协作,实现了对国际空间站运行的维护和有效管理。国际合作成为各国发展航天事业、获取空间资源、提升技术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国际空间站合作管理模式尤其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担负的职责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为提高我国航天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