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对农地产权变革进行了艰辛探索,先后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把农地个人所有制推向农地产权集体化,最后对农地集体产权进行分割并使农民获取最大化的农地产权利益,曲折的变迁路径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走出传统社会对农地产权变革认识的误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的束缚,进而趋向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给予启示,确权于农或权益归农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艳杰 《商业研究》2005,(6):103-10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作为我国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现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必须分析造成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 ,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实现出资人到位 ,构造新的产权运营主体。并就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改革原则问题、功能定位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产权改革后运作模式问题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人格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简单回顾,针对目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人格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最新精神,在改革的操作层面上提出了“三权分离”式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想,即将农村土地产权分离成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并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实现了农地产权在公有制范畴内的人格化改革,从而有望促进农地加速流转集中,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权理论的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产权关系是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和基础。而产权理论的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针对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产权的范畴及两种西方产权理论,探讨产权理论对我国产权制度建设的启示,提出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凌云 《财贸研究》2002,13(6):14-19
农村非农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还不稳定:1.农地产权制度主体不清,2.产权内容残缺,3,农地承包权不稳定,这不仅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而且也消极地影响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非农化的进程。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和农地产权制度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状况阻碍了农地流转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基于上述,本文提出了推动农村城镇化中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法律形式李保民一、产权制度有关的几个概念(一)产权的含义产权理论是美国产权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于本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西方经济学家于本世纪60年代起,进行了系统研究。80年代后期,我国学术界也随着企业改革的实践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8.
牛玉婵 《商》2015,(1):98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在由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业大国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凸显我国现有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及流向问题。土地改革是破解我国发展新型农村的关键,改革的重点要靠土地产权制度来支撑,必须要有效的完善我国现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才能突破我国新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从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来分析,深刻剖析现有的集体土地产权缺陷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现行的农民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土地使用建设和国家的新农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媛 《现代商业》2013,(30):276-276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系统梳理马克思产权理论对正确指导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产权概念的界定、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并且在产权定义的重新诠释和中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上有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姜喆 《消费导刊》2013,(6):184-184,144
本文旨在探讨佃农理论对解决我国农地产权问题的启示,通过分析和归纳《佃农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总结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要解决我国农地产权问题,必须明确界定土地产权,明晰产权主体,选择适当的合约,提高经济效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和谐的农地产权配置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与产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坡  王丽艳 《财贸研究》2006,17(5):32-38,104
本文在阐述产权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发展及完善与农地产权制度演进、优化的一般模式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产权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给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从培育、健全和完善农地市场入手,在渐进的城乡土地市场对接过程中,实现由市场优化选择的农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认为,必须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国有永佃制是可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认为,必须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国有永佃制是可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心应是产权结构,新兴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则应是市场结构,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应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王雯娟 《商》2013,(19):278-278
纵观我国农村信用社半个多世纪的变革演进和成长壮大,其产权模式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尽管农信社在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完善,但改革的成效还未尽其功。通过研究对比农信社产权模式,探索其新一轮产权模式改革走向,对其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进而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以此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可行的改革取向:国家所有、私人经营。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施维勤 《现代商业》2012,(2):152-153
文章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及背景情况出发,描述了近年来我国的政企关系及产权改革的现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到位。文章最后描述了目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上的主要障碍,并阐明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瑞玲 《中国市场》2007,(48):76-78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采用双重产权模式。即在农地的国家终极所有权下给予农民物权意义上的经济产权。并分析了建立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意义,最后提出营造这种制度模式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平华 《市场论坛》2003,(12):23-25
国有资产有财政性资产和资本性资产之分,这两类不同质的国有资产其对应的产权制度改革也不同.在资本性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中,不同类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也不同,明晰产权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