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信用卡是一种货币支付工龄,也其他支付工具相比,其最大区别就是允许透支,即银行向持卡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贷款,并限时清偿,而信用卡业务流程是由发卡银行、的寺卡人和特约商户三个主体构成的,因此信用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信用卡风险包括:信用违约和信用诈风险;冒用欺诈风险;假卡欺诈风险;内部作案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发卡银行方面:1、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风险防范能力差。2、对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3、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稽核制度。4、对特约商户与营业网点经办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够。5、风险监控手段落后,使恶意透支者有机可乘。6、银行间的联合防范不力,使不良持卡人有空可钻。(二)特约商户方面:业务受理中的失误引发风险。2、业务受理中的非正常操作引发风险。(三)持卡人方面:1、信用违约。2、恶意透支、蓄意欺诈。3、冒领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4、利用遗失、被盗卡进行诈骗。5、伪造、涂改和利用过期卡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信用卡线上、线下欺诈手段不断翻新,让发卡机构和持卡人防不胜防。如何以较低成本有效控制欺诈风险,同时又不影响客户用卡体验,在加强风险防范和改善用户体验中寻找到平衡点,成为各发卡银行普遍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工商银行境外银行卡业务欺诈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各种欺诈交易提出了智能化、交互式欺诈风险防控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信用卡养卡、套现活动日益猖獗,不良持卡人、黑商户、黑中介利用银行在信用卡发卡和特约商户管理环节上的疏漏,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而不法商户控制的POS终端则为信用卡养卡、套现活动提供了工具和渠道。通过实证和相关性定量分析,利用Benford定律可以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不法商户,作为业务风险控制的监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卡的申领、发放、交易过程中,由于客户、特约商户以及银行对风险认识及防范上不足,致使银行卡欺诈纠纷时有发生,欺诈手法不断翻新,范围不断扩大,在给客户和银行造资金损失的同时,也给银行的声誉和银行卡的推广带来影响。笔者通过对当前银行卡欺诈纠的调查分析,试图从国内学者较少涉及的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银行卡欺诈的风险和交易主体责任,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维护交易主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风险与信用卡发展似乎如影随形,但防范信用卡欺诈交易最重要的环节是事前的监测和识别,而非客户投诉后才进行案件跟踪以及客户关系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类型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按期还款的风险。欺诈风险。包括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和伪造涂改进行作案、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造成的风险。个人风险。信用卡持有人安全用卡意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是目前最流行的交易付款方式,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一例典型的信用卡付款纠分案入手,通过对信用卡交易主要环节以及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分析,指出信用卡交易的本质特征在于不同法律关系之间严格的独立性,而发卡银行对特约商户所独立承担的付款义务则是信用卡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签购单的法律性质应确定为信用卡交易一种交易凭证;在传统压卡方式下,签购单的作用表现为记载交易数据并作为发卡银行对付款和对持卡人扣收的依据;而在POS机刷卡方式下,签购单作为发卡银行付款和扣收依据的功能不复存在,它主要是作为当事人主张权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使用基本与国际接轨,消费交易确认只需要持卡人签名,不需出示证件,这确实给持卡人消费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国内的用卡环境存在如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签名随意,商户收银员对持卡人用卡未认真审核等有待完善等问题,所以,易造成被盗卡、被抢卡成功冒用,发生持卡客户与商户间纠纷日益增多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董建军 《金融论坛》2002,7(9):34-37
信用卡是目前最流行的交易付款方式,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一例典型的信用卡付款纠纷案入手,通过对信用卡交易主要环节以及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分析,指出信用卡交易的本质特征在于不同法律关系之间严格的独立性,而发卡银行对特约商户所独立承担的付款义务则是信用卡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签购单的法律性质应确定为信用卡交易的一种交易凭证;在传统压卡方式下,签购单的作用表现为记载交易数据并作为发卡银行对外付款和对持卡人扣收的依据;而在POS机刷卡方式下,签购单作为发卡银行付款和扣收依据的功能不复存在,它主要是作为当事人主张权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工商银行某基层零售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形势下该分行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有效商户规模增速乏力、信用卡配发波动性较大、本行卡及贷记卡交易占比过低且持续、信用卡启用率及动卡率不高且走低、各类客户的信用卡贡献大幅降低、信用卡风险事件增多间接抑制收单规模、信用卡分期业务发展不均衡等,并对银行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丰富线上渠道、实施精准营销、完善支付场景、拓宽收单服务内涵、支付与信用融资并重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刷卡消费已渐成热点和时尚。本文通过对某地区一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信用卡消费交易情况的分析,探求信用卡客户消费活跃度,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共同特征。从而为制定信用卡营销策略,发展商户和改善用卡环境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信用卡具有转账结算、透支消费等基本功能,联系着烟火万千与市井百业,自带场景属性。通过搭建用卡场景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客户黏性、促进消费、提升商户经营收益,更可促动客户在场景中办卡,助力银行获客。2022年7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了客户经营的重要性,目前,各家银行已陆续公布业务调整公告,积极推动信用卡回归本源。  相似文献   

13.
佟钧 《中国信用卡》2009,(14):52-54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胡小平 《金卡工程》2003,7(11):11-12
欺诈风险是银行卡主要的风险之一,是指不法分子利用被盗卡、遗失卡、伪造卡或以不正当手段从发卡机构骗取银行卡进行消费、取现或获取服务及进行虚假交易而形成的、使银行及商户蒙受损失的风险,其特点是形成风险的可能性大,风险点多,发生及得逞的案件多,损失大,而且这种风险正呈扩大和增大之势。那么,怎样有效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持卡人)在特约商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用信用卡支付时需要签名或输入密码。这一行为确认的是何种法律关系?两种确认方式(签名/输入密码)带来的信用卡支付交易收单风险在信用卡交易当事人之间如何分配?目前,国内信用卡相关法律对上述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信用卡受理业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也未达成一致。因此,信用卡交易中各方参与主体风险责任的分配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持卡人因为力量最为薄弱而承担了不公平的风险责任,加重了持卡人的义务。与此同时,如果持卡人恶意欺诈,利用签名或密码存在的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和不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那么收单机构和商户也将面临较高的收单风险。  相似文献   

17.
蒋苏淮  梁沫 《新金融》2015,(8):33-35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但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导致控制欺诈风险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随之增加。本文从信用卡营销、信用审批、用卡监控、催收及坏账处理以及收单业务等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管机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探析信用卡风险上升的深层次原因,并就推动信用卡市场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欺诈风险一直是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一般包括伪卡风险、遗失卡风险、未达卡风险等。未达卡案件数量近几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未达卡风险已成为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如何有效防控这一风险,是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尝试通过对未达卡风险特征的分析,探究一个风险防控的新思路——于服务中防控风险。  相似文献   

19.
案例1A商户,经营汽车销售,共有8张信用卡(其中4张单位卡)。经统计,上述信用卡在2004年的8个月内先后在该商户交易54笔,总交易金额为人民币320万元,平均单笔交易额为5.8万(银行授信额度平均每张卡为6万元)。A商户与银行签定的银行卡收单协议规定结算手续费率为0.2%(最高每笔50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运营带来的风险冲击进行研究。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涉及客户资金交易风险控制的开户认证、交易支付等环节,仍主要依赖于银行实现,而交易支付中的信息停留在前端互联网企业,信息的相互割裂增大了银行运营中的风险,风险向银行传导的途径增多,对银行风险管理带来较大影响。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多头接入、支付交易、洗钱套现和信息泄露等风险,P2P平台存在监管、声誉和违约转嫁等风险,电商平台存在信用卡套现、循环透支和虚假交易等风险,这三类与银行运营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对银行运营潜在风险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