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海亮 《市场研究》2007,(12):54-56
<正>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人们曾尝试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手段来改进商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但是,EDI交易系统存在灵活性缺乏、系统构成昂贵、使用局限于客户和供货商之间等不足之处。而在Intranet和Inter-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通过对外经贸企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后认为,EDI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一、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EDI的核心内容。二、全面预算:EDI系统中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纳入预算,从而使计算机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三、单据流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合同管理;信用证管理;出口单证制作;进口单证登记;外汇核销登记。四、物流管理。EDI系统的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EDI和电子邮件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跨国当事人间通过电子商务形式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状况越来越多。为此需要相应的法律对这一新事物予以规范和调整。作为调整国际货物买卖领域最为广泛适用的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未明确规定可以对使用电子商务,诸如EDI和电子邮件方式订立的合同予以适用,有必要对公约的适用范围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起源于60年代末的西欧和北美。最早仅在个别行业的少数几个企业之间应用,以后逐渐扩展到全行业和跨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种应用EDI的世界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这股潮流已从欧美流向亚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已将EDI作为服务贸易的重  相似文献   

5.
EDI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高新技术。EDI的使用给现代民商法律带来新的课题。本文认为应对EDI使用而出现的法律问题诸如合同形式、电子提单、电子单据等加强研究,并对我国立法应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鱼飞霞 《现代商业》2011,(20):24-2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催生了一个新型交易系统-另类交易系统(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ATS)。虽然不同国家对另类交易系统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简单的说,另类交易系统是为投资者提供证券虚拟交易的场所,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可以通过闭市交易、无中介、低成本、减少交易环节和匿名交易等方式来提高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目前,已成为美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介绍另类交易系统后,根据我国的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EDI的基本概念作了简介,作者认为要发展我国的DEI事业,作为外贸公司首先要发展综合性外贸业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随时掌握业务进度情况、合同执行情况等,为以后实现EDI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广东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日用百货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系统运行环境的设计思想和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无纸贸易(EDI)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数据交换(EDI)及有关的数据传递手段法律示项示范法》第二条对EDI的定义,EDI是指:“电子计算机之间信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商业流通空前发展,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商业信息自动化管理已成为显著趋势。EDI(电子数据交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商业贸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经济管理结合的产物。 一、EDI介绍 早在1966年,Kaufmann创造性地对企业边界提出质疑。这以后各企业间实现连接,企业内部数据得以向外部拓展。事实  相似文献   

10.
EDI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高新技术,DEI的使用给现代民商法律带来新的课题。本文认为应对EDI使用出现的法律问题诸如合同形式,电子提单,电子单据等回强研究,并对我国立法应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EDI的概念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在我国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在港台及海外华文地区译为“电子资料联通”或“电子资料交换”。EDI是指按照协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贸易伙伴之间,采用电子计算  相似文献   

12.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的一种物流信息技术。本文首先通过对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Wal-Mart Stores)EDI技术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介绍,接着对EDI技术在沃尔玛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总结了EDI技术在沃尔玛中所取得的效果。本文对现代物流企业EDI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物流条码标识使产品的人工编码由只限于肉眼识读而转为可供机器自动识别,大大提高了识读的速度和准确性.POS系统则是零售商以条码扫描(自动数据采集,即ADC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销售数据库及相关的库存数据库而实现自动销售、库存及订货管理.EDI是一种通信手段,贸易伙伴通过EDI增值网络,将商业信息以国际通用的EANCOM报文形式发送给有关参与方."高效率消费者反应"(ECR)就是通过集成条码标识、条码扫描器、EDI网络以及POS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供应链中的参与方能快速反应其客户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起源于60年代末的西欧和美国,8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EDI方式进行贸易.EDI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高度结合,快速处理传递经贸商业等信息,形成了涌动全球的“无纸贸易”的冲击.目前EDI的发展应用水平,肯定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至一个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能力大小的重要制约因素.国际EDI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国内工作.从初期的认识、宣传、基础技术研究、有关标准的制定,已发展到目前的应用和推广阶段,商业EDI的系统开发与应用工作已经展开.“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已开始进入全面、系统研究和试图由点到面开发和推行EDI技术的新阶段。近年来,经贸系统的公司、研究机构、院校及主管部门也把EDI作为热门话题之一。但至今也还有不少同志对EDI及EDI的有关问题比较陌生。本文试图对EDI及EDI的有关标准扼要介绍,以供同行参考。何谓EDI?这是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对这个名词的译文至今尚未统一。有的译成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有的译成电子资料交换系统,也有的译成电子资料/数据交换,等等。在计算机行业中,则有人将其译  相似文献   

16.
在股票交易市场,交易系统指的是一种非机械式的,能够满足交易者本人个性,同时具备系统的交易思想、理性的市场分析和详细的操作方案一套交易方法。在资本市场中,成功的交易者都有属于自已的交易系统,因此寻找适合自已的交易系统与完善自已的交易系统是专业交易者投资的追求目标。本文结合道氏理论,从趋势的角度来阐述一套股票交易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一、代理合同概念及其作用 一般合同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三个方面作用。合同又称契约,是指两个以上当事人,依据法律通过协商、确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或经济法律关系的协议。一般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2)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的意思的一致的表现。(3)合同是当事人合法的法律行为。(4)合同中当事人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期货市场的特性,借鉴原版海龟交易系统,基于国内知名金融软件交易开拓(Trade Blazer)编写交易程序,利用中国期货市场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的黄金连续Au888日交易数据对交易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建立一套新的期货程序化交易系统。在系统进行优化后,盈亏比上涨了大约10倍,最大资产回撤率下降了2倍,收益风险比上升了10倍左右,各项指标都得到了大幅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尉慧丽 《商业研究》2000,(9):146-148
电子数据交换(EDI)并不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技术问题。EDI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不仅冲击着传统的经济领域,同时也成为相关立法的一个新课题。对EDI在国际贸易立法方面带来的新问题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已成为相关立法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按:本文在叙述EDI的功能、系统组成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EDI模式、实现技术以及EDI所面临的问题,以供读者探讨。EDI(ElectronicDataIn-terohange:电子数据交换)始于60年代,80年代以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它是融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产物。EDI系统一般由报文生成处理、格式转换、通信模块、映射模块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映射模块主要是EDI系统和数据库的接口,既可以与本单位数据库信息系统连接,也可以与其他用户连接;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是用来生成EDI报文和接收外部EDI报文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