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倪焕之之所以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不仅在于倪焕之的命运、性格、经历、思想等确实有值得同情之处,也在于小说中叙事眼光的流转颇为自由,形成二重和多重叙事眼光,叙述者既“冷眼旁观”他的主人公,又在“反映”过程中悄悄地道出自己的“心”,将深切的同情寄予主人公,同时也将读者的同情引向了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作为双重叙事的有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多层次的声音叙事和多手段的画面叙事相结合,将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相糅合,在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高超的影视艺术,表达了对"文明之光"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存在着微妙的叙事视角的转换,从开篇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事类型至文末完成了向第一人称叙事类型的转变。在视角的转换中,将爱米丽放在杰弗生镇居民以及作者福克纳的双重眼光下进行审视,使读者感受到了两个性格、命运大相径庭的爱米丽小姐。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说注重叙述,而相对降低了对所叙述内容的重视。这对于20世纪80.9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先锋作家们来说,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的意义。在他们的视角里,小说的叙事远远比故事更重要。这一点。在先锋小说作家格非的创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谁来叙事以及故事怎样被叙述,效果是很不同的。同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或者不同的叙述语气讲述,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在格非的小说中,叙事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智”与“情感”两个纬度,对期刊黑马《特别关注》的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种模式:“故事+评论”模式、问题分解模式、交互模式、冲突和谐模式。  相似文献   

6.
该教学研究基于研究者,同时也是任务实施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旨在调查三种不同的叙事任务类型(复述简短的故事,复述无语言的视频故事和讲述个人的亲身经历)对大学生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口语叙事输出的影响。通过课堂录音,学生们的口语输出结果显示,不同的叙事任务类型对他们的口语输出有不同方面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小时的故事》以多视角叙述手法和重复叙事的叙事技巧揭示主题,反映了作家肖班的精湛写作艺术,使读者看到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心底的彷徨、困惑和失落。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作家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文化色彩人物刻画、自然叙事隐喻三个方面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叙事艺术具有前景化风格。这一独特叙事模式增添了小说的形式美学意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借助于这一叙事艺术,作家突出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冲击下的精神迷失、文化传统重构的呼唤、身份认同的追求,揭示了作家对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黑人前途命运的深深思考。透过前景化叙事艺术,读者能够充分挖掘小说的潜藏文本,进而深入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9.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该故事的叙述逻辑呈一种独特的时间不等的平行发展两面式,其叙述角度又与之相适应,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欧.亨利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詹尼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特例独行的叙事手法,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可谓自如娴熟。除运用复杂的双层叙事结构、双层的人物关系进行故事叙述外,同时运用多个叙事视角,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交替使用使的作品结构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叙事"时频"的把握,值得文学创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单数性叙述,重复叙事和反复叙事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事件的理解,以及其对烘托作品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叙事空间、非叙事空间是存在于影视空间的两种叙事方式,是指作品中画面和声音营造出来的空间,也是影视创作者艺术创作的空间。它常采用时空重组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观众审美感知中的心理作用,将断裂或跳跃的时空连结起来,形成观众心理感觉上相互联系的画面时空流程。各种声音元素经过选择、运用,不仅将空间由画面内部延伸到画面以外,也使有限的视觉形象扩展为无限的空间想象,体现出现代影视艺术的全新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叙述理论为基础得出构建和传播企业文化的叙事框架,并以国内某电力集团的一个区域分公司为样本,验证叙事框架的有效性.叙事框架认为,企业如果要成功地通过叙事传播企业文化,首先需要为有待传播的企业文化从主题到内容上构建社会认可的“好”的企业故事,然后采用合理的叙事结构,对企业故事进行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魔戒》是奇幻文学代表作,在英美学术界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其研究领域涵盖宗教、哲学、神话学、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等。论文从《魔戒》与基督教《圣经》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其叙事模式。《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正面人物起伏的命运上,同时反面人物命运则通过对U型叙事模式的魔怪式模仿来表现,即倒U型叙事模式,通过对比描写揭示出善恶冲突观,恶终究会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余来辉 《全国商情》2010,(12):34-34,70
叙事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手段,故事深为人们喜爱.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在叙事主题的统领下,通过精彩的叙事进行品牌形象传播,借此实施企业的品牌战略就在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15.
专业严谨型涉案剧是受众与创作者交流的过程。选题紧贴社会热点,容易激发受众对作品的接受心理,从而完成作品与读者的接受视域架构。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它有其独特特征:扣人心弦的叙事情节、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的快节奏叙事和叙事人物的二元对立之美。  相似文献   

16.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现代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书中细腻真挚的感情刻画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除此之外,小说对于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以及与他们父辈之间的爱、背叛与救赎的叙述,运用了诸多圆形叙事结构而格外引人注目。通过在圆形叙事模式展开的故事情节中,小说的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独具特色的圆形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纵观鲁迅的小说,往往出现"寒冷"意象,它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文本之中,与叙事视角紧密结合,也寄寓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仅仅是小说人物的活动环境的简单呈现,也不仅仅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它和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被呼唤的"隐含读者"处在一个共时平面,使"隐含读者"更强烈地体会作者对所处的时代的独特性体验,洞察透过小说文本展现的现实社会,使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和文本外的读者相怜相惜,共同思考和追寻人生的"本无路之路"。  相似文献   

18.
叙事: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契合了道德学习的“情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叙事有利于良好德性的生成;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养成中情感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中要注意选择美德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叙事代替传统的说教,引导儿童自己叙事。  相似文献   

19.
《约翰福音》通过充满比喻与象征意义的福音故事全方位聚焦耶稣基督的言行而展开叙事。叙事框架呈现出规律性的范式形态,主要包括耶稣自我宣示的言说范式、耶稣譬喻性话语的误解范式、数字模式的叙事范式、耶稣与信仰冲突的叙事范式等。  相似文献   

20.
将叙事理论引入电视研究是一项有意义且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电视叙事研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研究只限于虚构的电视叙事作品,如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情景喜剧及供电视播出的电影等.广义研究包括电视"文本流"中一切带有叙述性质的节目类型,如部分新闻节目、少数广告及一些故事性强的纪录片;还包括对非叙事性节目中若干叙述性因素的考察.本文所采取的理论视角是广义的电视叙事研究,着重分析电视与电影、小说在叙事层面上的差异,从而凸显出电视叙事的特殊性,为电视叙事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