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以前一提空巢,人们脑海里往往会出现老年人空巢现象。孰不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现象已如潮水般,在浸没了老年世界之后,现如今也开始漫向中年家庭。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日渐长大,儿女们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越来越多的低龄"空巢"家庭开始在城市里出现。如果说  相似文献   

2.
李平 《中国报道》2015,(1):66-67
王晓红筹建心园老年公寓,不仅仅支持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也为全社会凝聚核心价值观、倡导敬老助老提供了正能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步入中年,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城市家庭子女外出求学、工作、出国定居,农村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到城镇定居等原因,城乡空巢老年家庭数量快速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空巢养老"等困境并非个例,目前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田奇恒 《特区经济》2012,(3):215-217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意愿。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老人空巢率高,经济收入低,以居家养老为主。由于与子女空间距离远,长期的空巢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对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宠物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空巢”问题 (一)空巢家庭的概念 “空巢家庭”这个概念是1982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提出来的。所谓“空巢家庭”,是社会学者对于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家庭的一个形象比喻。如同小鸟长大后会一个又一个地飞离老巢一样,子女成年后也会因种种原因离开年迈的父母。于是,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现象出现了,就像老鸟最终会独守空巢一样。  相似文献   

5.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7.
刘小燕 《北方经济》2012,(23):42-43
一、空巢老年人社会福利研究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一般至少包括夫妻和子女两代人,并普遍存在三世同堂的现象。随着社会和时代变迁,传统的家庭结构和规模都发生,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和家庭模式多样化,成为中国现代家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伴随着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失独家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如今全国范围内"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这类群体在身心受创的同时面临着医疗、心理、社会适应等综合性问题,更加普遍地流露出"老无所依"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海曙区有独居、空巢老人家庭1.71万户,涉及2.9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有失独家庭170多户,涉及300多人。为帮扶失独家庭走出困境,海曙区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并肩行"服务,旨在为失独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廖静 《老区建设》2012,(23):41-42
三百山镇乌石村地处三百山镇西南部,下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409户,1796人,贫困人口826人.该村土坯房建设集中安置点位于村委会旁,涉及"拆旧"村民160多户,规划面积3.72万平方米,可集中安置96户改造对象.其中,今年计划建设1.7万平方米,集中安置50户,另新建一栋10套公寓式空巢老人住房.目前,已完成集中安置示范点"拆旧"及土地平整工作,老年人公寓"感恩苑"已经封顶,有10户已打好地基,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刘志虹 《老区建设》2014,(22):31-3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养老资源缺乏,使这些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危机。充分调动家庭和个人、政府、农村社区等各方力量,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支持系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是,独生子女趋势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结构呈现"4-2-1"模式,甚至出现了"8-4-2-1"的严峻形势,赡养负担加重.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在不断加速和深化,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增多带来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困难亟须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成为了空巢老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州市推进赣苏区振兴发展开局的一件头等大事,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重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兴国县紧紧围绕改造户能够"拆得下、建得起、搬得进、住得安稳"的目标,坚持民生为本,努力破解难题,扎实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着力打造"兴国样板"。全县共有农村危旧土坯房35520户,2012年改造任务10760户,为全市最多,优先安排"两红"及烈士遗孀、"两红"人员及烈士子女家庭实施改造,2013年春节期间改造户基本可入住新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GSS2010调查数据,探讨父母结构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据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有正向效应;家庭社会资本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居住在城市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留守老人居住方式向独居化、空巢化以及隔代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空巢老人作为我国农村老年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临着经济保障能力弱、身体状况差、生活缺乏照料、精神及生理上得不到疏导、社会保障能力低等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达州市Y村31户空巢家庭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对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最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34个县50个村庄的500户有子女上学的家庭的抽样入户调查,就这些家庭2006年的收入与教育支出的情况、教育负担率、收入与支出相关性、教育支出收入弹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存在显著正相关,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且农村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具有较大的变异性,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具有较高的教育负担率。最后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贫困生帮扶力度、鼓励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年头岁尾,扶贫检查陆续开展。在检查中,一些地方要求对非贫困户家庭,只要居住的是瓦房,都要提供户说明及佐证材料,包括家庭人口、住房信息、收入情况等。一些老人与子女分开独居,则需要提供老人与子女的赡养关系证明,把子女的房子拍张照片,证明有赡养能力。村里老宅长年废弃,举家搬到城里的家庭,也要提供在城里购买商品房的房产证明、购买轿车的入户证明、务工收入证明等。一些群众不愿透露收入和住房情况,认为涉嫌个人隐私。对此,新华社发文强调,精准扶贫同样要纠正"四风",给无人居住的空宅写情况说明,要求独居老人的子女证明"我妈是我妈",看似工作很细,却是"花拳绣腿",并无实际价值,引发群众不满。怎样看待这类咄咄怪事,如何完善扶贫体制和考核机制,引导地方和基层干部真正将精力用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且听各位茶客见解。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性增大,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得知,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已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  相似文献   

18.
家庭生命周期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一个动态的消费主体,每个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家庭,其消费意向、消费结构和水平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与此前主要关注家庭消费行为结果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重点关注家庭消费行为的心理倾向,致力于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探索家庭生命周期对消费意愿不同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在消费总量、消费档次、借贷消费、奢侈品消费及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上会呈现不同的偏好,在特定产品和服务消费意愿的作用强度也具有明显差异。满巢2阶段家庭是当前我国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单身和新婚阶段的家庭是社会消费趋势的引领者,而满巢3、空巢2和孤寡阶段家庭的消费驱动力则明显不足。本研究对于国家消费政策和企业的营销决策的制定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大岭老区村,是福建省泰宁县一个人口密集的村庄。全村共有村民3860人,绝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经商。村里只剩下60岁以上的老人276人。很多老人身边无子女照顾,独守"空巢"。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尤其吃饭问题十分困难。不少老人经常对着冷锅冷灶发呆,一些老人做  相似文献   

20.
《今日重庆》2007,(4):43-43
2006年9月,忠县全面启动解决移民家庭就业两个"零目标"问题的工作.经过层层摸底调查,全县两个"零目标"家庭共209户626人,其中: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44户234人,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132户39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