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互动十分频繁的时代,特别是关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各大电视台、电台广播以及互联网中都随处可见。但是由于信息传播其广度与深度的加大,在整个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误读现象,而这些对于新闻信息的误读,小删影响读者本人的信息获取质量,大则影响社会整体对于新闻消息的理解吸收。本文将就从传播心理学出发,对目前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做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下传媒新格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手段层面上的表现,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应运而生。它融合了新闻的传播载体数字化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传播终端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报业机构也正依托新的终端显示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相继推出一些能够实现新闻信息产品多格式制作、跨媒体传播的技术方案和介质终端。  相似文献   

3.
冗余信息是指讯息中根据使用规则所必需的,而传送者又不能自由选择的部分:冗余信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一方面它可能降低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另一方面,它又能提高传播效果。因此,如何理解和控制新闻报道中的冗余信息,成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艺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传播内容的立体化与受众深层次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是对受众至上观念的一种深入补充。贴近受众生活,完全理解受众,更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是今日传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传媒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新突破点。同时,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相互融合,渗透的进程中,也是我们传播业“守土有责”的根本保证。必须在重视受众深层次需求的基础上作好立体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误读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探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体误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其表现,最后从新闻操作层面出发,提出减少对他国形象的媒体误读、增强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是传播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商品,人们慨叹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背罱下,大众传播也越采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与传播息息相关。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冗余,如何理解冗余。冗余在传播中有什么作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从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影响来看,网络媒体超文本链接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突破新闻报道的线性思维;网络媒体的多媒体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速、制作便捷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速度、深度并重的新型新闻人才;网络媒体信息量大、范围广的特点,要求新闻教育确立全球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第五媒体进入我们的视野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后,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最集中的体现便是第五媒体对前四种媒体的充分利用,出现了传媒自身的相互交融,信息的传播开始真正走向“跨媒体传播”。这种跨媒体传播不仅使第五媒体有了独特的传播学价值,而且对新闻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对各种媒体传播优势的整合.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危机的法则是一切都会发生:既可能是企业的灾难,也可能是企业“枯木逢春”的机遇。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活动:其传播模式、作用与目的是特殊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引发危机传播的根本原因,危机传播的目的便是要消除这种偏差,使信息在传者与受者之间正常传递。  相似文献   

10.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网络新的传播特性对传统经典的诸多新闻传播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对几个在传播史上较有影响的新闻传播理论(“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使与满足”理论)受到的冲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