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与外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隐含着相当大的危机。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其目的就是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依据我国国情,构建适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与外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隐含着相当大的危机.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其目的就是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依据我国国情,构建适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霞 《北方经济》2007,(6):103-10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与外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隐含着相当大的危机.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其目的就是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依据我国国情,构建适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最主要的商业银行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的现代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信贷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缺陷,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十分关键.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并提出健全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和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鲍大红 《中国经贸》2014,(3):106-107
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而信贷资产业务则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商业银行要获得较大收益,必然会积极开发与拓展信贷资产业务,在高收益下,也潜藏着高风险,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便成为了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主体内容。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信贷风险识别、风险计量与控制”等方面分析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清惠 《中国经贸》2010,(14):42-42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水平较低,导致其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影响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及成因;其次,以工行为例分析其信贷风险控制的特点及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最后,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是银行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分析、预测、防范、控制和处理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风险管理构建的意义所在,并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的风险管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加强方面提出笔者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曾妍 《中国经贸》2011,(16):108-109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是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不同,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据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组合贷款是基于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优化信贷组合,在银行风险容忍度以内追求组合风险回报率最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主要研究银行风险中的信贷风险,研究的角度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以银行的主要信贷业务为研究范围,对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进行探讨。本文介绍了传统信贷风险的测度方法,分析了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测度信贷风险的现实选择——通过组合贷款来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了国内民生银行组合贷款在信贷管理中运用情况的案例,并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明显,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优化信贷风险控制,一要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二要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三要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四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五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消费、投资的热情不断升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个人信贷业务作为具有长期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资产业务,对银行业的长远稳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个人信贷业务量的增加,信贷风险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信用环境的不健全,金融监管存在的缺陷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楠 《中国经贸》2010,(2):149-150
随着金融全球化、市场化的强力推进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正成为银行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入世贸以来,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家银行都加大了贷款力度,针对这种形式,商业银行更应该严把信贷质量关,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际先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再造成功经验的比较分析,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别对如何实施信贷风险的垂直管理、营销及审核模式、审批制度及队伍建设、审批流程方式、贷后管理与资产质量分类、信贷业务操作、经营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思考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忠录 《河南经济》1997,(10):22-23
信贷是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信贷业务搞的好坏事关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如何提高信贷决策科学化水平,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目的,始终是商业银行成功经营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单飞 《辽宁经济》2006,(12):69-69
如何化解不良贷款,保障金融安全,是各国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逐年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经营风险相当严重,当前必须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摆在商业银行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5.
练镜溶  王春野 《上海改革》1993,(12):47-47,29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生产技术风险、决策风险、政策性风险等,必然会加大专业银行信贷风险。因此,需要按照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的惯例,设计和建立一套贷款防范与管理办法.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商业银行来看,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后,大部分信贷资金由总、分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授信,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实行授信业务后,减少了基层行由于对信贷政策认识偏差,而出现的贷款投向失误和地方性的盲目放款,从而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6年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在信贷期限结构、利率杠杆作用、利率风险控制、信贷业务种类、银行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顺应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必须从信贷过程风险控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风险管理、信贷业务拓展、人员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劣变趋势不容忽视,其形成原因已成共识。本文着重从社会及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来探索建立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体系,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保证商行的正常运营,提高其经营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吴强 《魅力中国》2011,(7):339-339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重点从制度性手段、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银企关系、信贷客户的信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减碳的重要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速度与效果。当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逐年增长但占比较小,体系逐步完善但服务不成熟,产品种类增加但创新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资产风险权重高、成本收益不明显、金融技术和人才不充足,制约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内在创新动力。因此,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动力。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促进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数据管理,提高绿色信贷成本收益率;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防范绿色信贷风险;加强培养和引进绿色信贷金融科技人才,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